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女性叙事研究
作者: 余梦阳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   女性叙事  
描述: 女性叙事是区别于男性叙事的视角而表现出的女性体认范畴和认知表达的叙事类型。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女性以“家”为中心的生活范式和现代女性以“职场”为中心的工作逻辑和情感模式,在以武德文化为核心的军旅文化中被更多地赋予了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因其性别形象、职业特点、行为特征、情感诉求等给人以差异化的审美观感,为女性叙事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言说可能。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借鉴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叙事理论观点,从“故事”、“话语”、“叙述”三个方面对当代
中国当代女性叙事与女性意识的递变
作者: 马春花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叙事  
描述: 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意识问题已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但已有的研究大都侧重于对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初期的女性作家和文本的分析,将女性问题看作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事实上,女性意识在当代文学中出现的"断裂感"并不能说明她已经消失,相反她还曾经努力地折射并在权力文化的缝隙间涌动,涌动的程度更多地是取决于她与革命/政治话语的契合度.90年代后期,随着新生代女作家的闪亮登场,女性写作再次走向融合,由与男权世界的分离、对抗走向"杂居".许多人由此认为女性意识再次面临断裂.该文想通过历史的考察,来对当代女性写作中女性意识
性别视角下新世纪官场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胡晗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官场小说   两性关系   女性叙事   女性形象  
描述: 从古至今,官场小说大多以男性人物形象为主。进入21世纪,很多活跃在官场或有过从政经历和体验的女性,越来越注重用文字表现女性在官场的别样人生,整个官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才逐步丰富多样。但学界对官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投以的目光还较为有限。目前对官场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立足于对特定作家和具体作品的分析,从形象塑造、叙述视角及叙事方式等方面加以研究;二是属于印象式、随感式的评论较多,学术化的评论较少;三是就单部作品展开品读和评论,难以形成对新世纪官场小说女性形象整体性的把握。因此,本文
赵冬苓影视剧作品研究
作者: 于蕊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赵冬苓   民间叙事   主旋律   女性叙事  
描述: 赵冬苓说,艺术的创作应当追求一种精神、一种崇高的悲剧感。主流文化中的真善美,就是我们应当向往和崇尚的精神,这是赵冬苓意识中的主旋律,亦是赵冬苓影视创作的主题。赵冬苓,一个典型的主题先行者。对崇高的追求和对真善美的向往,成就了赵冬苓在主旋律影视创作领域的不可撼动的强势地位。主旋律影视作品,承载着政治意识形态的表述和主流价值观念的传达,是我国影视领域的独特风景。依靠本土化的叙事策略和政府的强制推广,主旋律影视作品曾创造了一段凯歌高奏的繁华盛世。市场经济的兴起,造就了商业文化的繁荣。商业文化的通俗叙事和娱乐表达
江西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女性叙事研究
作者: 鲍欣璐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西革命历史题材   女性叙事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描述: 江西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诞生于1984年,其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特别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女性形象、女性叙事成为其惊艳之热点。女性在被忽略了几千年之后也赢来了属于她们自己的春天,在此类以往以男性为主角的电视剧类型中,女性也成为了被关注、被表现的对象。纵观江西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其中创作者无论男性、女性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注意叙事话语的性别含义,女性形象处理更为圆熟,同时女性叙事也慢慢与男性叙事平分秋色。本文先对江西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发展进行一个梳理,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运用女性主义批评、女性叙事及类型学等相
论范小青小说中的女性叙事
作者: 程霏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范小青   女性叙事   地域色彩   日常生活  
描述: 范小青的小说创作至今已走过了三十几个年头,她在给我们带来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形成了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女性叙事。全文分三章。第一章分析范小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其小说里的女性形象可以分成三类:少女形象、母亲形象和职业女性形象。作家分别从气质美、生活美、心灵美这三个不同层面展示了不同少女不同的美,这些少女形象成为其小说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母亲形象虽然是作为次要人物存在于小说中的,但作家在有限的叙述中,展示了母亲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样值得深入研究。范小青笔下的母亲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慈母、软
韩再芬新编黄梅戏研究——以徽州女性叙事为中心
作者: 徐瑞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叙事   韩再芬   黄梅戏  
描述: 韩再芬是是一位对黄梅戏传承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的艺术家,自从1999年新编黄梅戏《徽州女人》面世以来,又相继推出了《公司》、《美人蕉》、《徽州往事》多部作品,尤其是《徽州女人》已经商演上百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观众口碑,成为继《天仙配》、《女驸马》之后又一部当代黄梅戏经典作品。她本人也凭借这部作品而获得了第十七届戏曲梅花奖。2004年2月1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正式启动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系列研究,这一研究工程将韩再芬的表演艺术列为第一个研究课题,探讨韩再芬的表演特色、剧种建设、市场开发等相关
严歌苓小说的女性叙事研究
作者: 李清涛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作品   女性叙事   严歌苓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世界华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美华裔文学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纵观北美华裔文学的发展史,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到值得关注、引人深思的女性写作上。从最早的移民作家汤亭亭、谭恩美、到五六十年代留学美国的於梨华、聂华苓,再到八九十年代新移民代表作家严歌苓、张翎,她们对女性世界的重新审视、对人性的深切关注,以及通过切身生命体验对移居海外的女性生存状态所进行的深刻揭露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女性文学,同时引发了海内外学者的不断关注。新移民文学在北美华裔文学的发展史中
“十七年”女作家的女性叙事
作者: 姚松妹   来源: 宁波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女性意识   女性叙事  
描述: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发展到“性别理论”的阶段和解构主义的兴起,重新挖掘长期被男性文化淹没的女性文化成了新潮一时的文学研究现象,这也包括对“十七年”(1949 -1966)文学的重审。从性别的角度对“十七年”时期的小说进行重新审视,也就打破了人们对“十七年”时期“男女平等”的虚构想象。在这个所谓没有性别差异的年代,性别原来是以另一种话语方式出现的,“女为男用”、“女性以男性为标准”等等,揭开了“十七年”时期“男女都一样”所蕴含的不平等性。笔者以“性别”作为分界,对“十七年”小说中的女性作家如何进行女性叙事进
奥斯丁小说的女性叙事研究
作者: 刘娜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学   叙述权威   女性叙事   女性主义  
描述: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其出色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虽然数量有限,但都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作为表达女性意识较早的作家,她的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及审美方式体现了女性意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批评理论的迅速发展给奥斯丁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维度,但奥斯丁小说中迥异于传统的男性叙事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却很少引起注意。本文以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奥斯丁创作的 6 部小说中性别意识是如何切入叙事文本的,并分析奥斯丁是如何利用叙事策略消解男性话语而建构女性叙事权威的。通过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