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浅议影视文化中的女性形象缺位现象
作者: 徐瑞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视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影视媒体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仍然存在着男性话语权主宰的特征,妇女对传播媒介的掌握可能与男性相比十分有限,而传媒对妇女的形象表现和传播几乎一直处于误导状态。本文欲通过对影视文化中女性形象边缘化状态的研究来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改变影视媒体中报道女性形象片面化的现状。
韩再芬新编黄梅戏研究——以徽州女性叙事为中心
作者: 徐瑞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叙事   韩再芬   黄梅戏  
描述: 韩再芬是是一位对黄梅戏传承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的艺术家,自从1999年新编黄梅戏《徽州女人》面世以来,又相继推出了《公司》、《美人蕉》、《徽州往事》多部作品,尤其是《徽州女人》已经商演上百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观众口碑,成为继《天仙配》、《女驸马》之后又一部当代黄梅戏经典作品。她本人也凭借这部作品而获得了第十七届戏曲梅花奖。2004年2月1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正式启动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系列研究,这一研究工程将韩再芬的表演艺术列为第一个研究课题,探讨韩再芬的表演特色、剧种建设、市场开发等相关
女性主义视野下男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冯小刚贺岁片为例
作者: 徐瑞禅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冯小刚   男性叙事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性别建制在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男女平等”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西方女性运动三次浪潮以后,女性主义影响了中国一批思想家和学者,自此女性主义开始了中国本土化的进程。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再到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女性主义在西方意识形态、精神分析等理论的影响下有了质的飞跃和发展。电影与性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女性主义的思想深入到各个研究领域,学者们将电影理论和女性主义相融合并结合各种当代文化批评理论,寻找到了以性别为基础的新研究视角,然而在中国女性主义蓬勃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作者: 徐瑞雪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演变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在男性主导的文学领域中,女性的形象一直被扭曲为两种形象--迎合男性欲望的纯洁的,天真的,温顺的“天使”形象和男性厌恶或惧怕的具有毁灭性的,恶毒的,贪婪的“魔鬼”形象。“天使”和“魔鬼”都是男性的兴趣﹑情感需要和恐惧的反映。而且,由于女性的社会边缘地位,相比男性她们接受的教育要少的多,因此在文学领域中,女性长期处于失语状态。对于男性来说,女性的文化定位一度是“另类”。文学领域对女性形象的不真实描写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在英国,真正的女性文学起源于19世纪。19世纪的英国被认为是女性文学的黄金时期。越来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