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二元对立】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
解构的世界: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
-
作者:
朱海棠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二元对立
莱辛
-
描述: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战后英国杰出的妇女作家。她以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审视、记录了二十世纪社会的多变。目前虽然关于这位作家及其创作的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相对而言对从整体上把握莱辛小说中的思想倾向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主要表现在一、研究对象集中在《金色笔记》而且着重阐释作品的独特结构,显得不够全面;二、研究视野狭窄,视点单一并缺乏系统性,基本局限在其对种族和女性的研究上,还有很多研究领域有待深入;三、研究方法不够多样。有鉴于此,本文以后现代主义
-
性别的二元对立与消解
-
作者:
姜辉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二元对立
女性主义
性别
-
描述: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现了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60年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思想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上个世纪后半叶最具活力的文学理论之一。但是,纵观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其理论体系的多变与繁复以及内部派别的多样是其它文学理论所不多见的。本论文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出发,讨论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变化与男女两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及其消解之间的关系。笔者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分为两个发展阶段:60至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女性主义者重读了文学史上男性作家的经典作品,
-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本中的女性关系
-
作者:
李响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关系
颠覆
女性文本
二元对立
-
描述:
女性写作发展到90年代,已逐渐告别了个别女作家的孤独尝试和前卫诗人的探索,成为能够与90年代其他文学现象平分秋色的一种文学潮流。一些女作家将母性历史置于历史的前台,书写母系血脉传承,使之不再是人类文化场域中不可言说的缺失。一些女性作家关注女性自己的成长经验和性别体验,尝试对精神世界的深度开掘,在划定的语言禁区中试图开辟出自己独特的空间,书写自己的私人经验和心理的压抑,女性经验的自我解读和自我剖析覆盖了小说、诗歌、散文各种文体。在这些创作中,女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视点,以日常生活的经验,建构着由女性主体构成的历
-
从后结构主义视角分析《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宠儿》中的男性女性形象
-
作者:
张卉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二元对立
后结构主义
男性
女性
-
描述:
作为一个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中刻画了各种各样的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在他们之中,有的懦弱,有的勇敢,有的可怜,有的强大。自从托尼·莫里森在一九九三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这些人物形象加以评论。在阅读了很多关于托尼·莫里森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文章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于她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持有消极的看法,而对于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持有比较积极的看法。托尼·莫里森真在她的作品中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真的是男恶女善?人们的理解有没有偏差呢?通
-
浅析库切小说《青春》中对二元对立的解构
-
作者:
盛杨燕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
解构主义
殖民话语
二元对立
重建
-
描述:
J.M.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作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自传体小说《青春》从后殖民解构主义的角度对二元对立项予以颠覆和解构,塑造了有别于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影响下的男性/女性、白人/黑人、西方/东方新形象。《青春》作为非传统的自传体小说,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的研究主要从后殖民理论中的他者和文化身份认同理论、叙事学理论、话语理论和性别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叙事主题和叙述技巧,本文运用后殖民解构主义的理论解读《青春》,从作者对男性/女性、白人/黑人、西方/东方三对二元对立的解构出发探讨作品所包含
-
解构女性主义解读《磨砺》
-
作者:
陈春花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话语
建构
二元对立
磨砺
-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1939-),当代英国知名女作家。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其小说先后获得过克莱克纪念奖,佛斯特奖,约翰雷斯奖等多个文学奖项,在英美文学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国内对德拉布尔的了解和关注还刚刚起步。《磨砺》是德拉布尔的第三部小说,曾获得过约翰雷斯奖。德拉布尔在《磨砺》中成功地塑造了以罗莎蒙德为代表的自由女性形象,以犀利的笔锋揭示了女性在现代工业社会和男权社会中所遭受的压抑和束缚。本论文尝试将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和解构主义理论相结合,从男权话语、性别二元对立及女性特质三个方面的分析来揭示菲勒斯中心
-
用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解读《密室中的旅行》
-
作者:
席志云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里达
《密室中的旅行》
保罗·奥斯特
二元对立
异延
-
描述:
保罗·奥斯特是一名极具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他写作手法独特,其作品往往采用互文、语言游戏、故事套故事的反传统侦探技巧,在特定的叙事语境中,以偶然事件导致人物生存处境发生新的变化,塑造了众多自我迷失,又自我探求的人物形象。《密室中的旅行》是保罗·奥斯特对写作,作家与人物关系,和作家身份的反思。小说描述了茫然先生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身份危机,以及他如何应对这些困惑和焦虑,并通过积极行动、回忆、阅读和写作重塑自我。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特别是他对传统二元对立观点及语言确定性的解构。本文
-
从德里达解构主义的视角解读《拯救溺水之鱼》
-
作者:
史瑶瑜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拯救溺水之鱼》
解构主义
逻各斯中心主义
颠覆
二元对立
-
描述:
在美国当代文学中,华裔作家作为非主流作家已逐渐为人们所知,并受到人们的欢迎。谭恩美(1952-)作为目前最杰出的美籍华裔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广泛的意义来触动读者的内心世界。不同于她以往以描写华裔家庭关系或华裔母女关系为主线,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拯救溺水之鱼》可以称得上是她创作风格的一个巨大突破,在创作主题与思想深度上都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本文运用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全面解读小说,对小说中存在的三组二元对立项进行解构,以期更深刻、更全面地挖掘谭恩美艺术创作背后的深刻意义
-
《拯救溺水之鱼》的解构主义研究
-
作者:
陈艳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主义
东西方对立
人与自然的对立
二元对立
两性对立
-
描述:
谭恩美是当今最优秀的美国华裔作家之一。敏锐的洞察力,生动的文笔和独特的写作题材使她自第一部作品问世之后便成为众多评论家和普通读者关注的焦点。《拯救溺水之鱼》出版于 2005 年。这部小说突破了谭恩美以往作品中对母女关系和族裔身份等主题的关注,而将政治与战争、世界生态环境、宗教信仰以及全球媒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纳入了写作视野,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解构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德里达认为,逻各斯中心主义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基础,二元对立又是逻各斯主义的重要
-
人类中心主义的张扬: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生态批评解读
-
作者:
褚夫敏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滨逊漂流记》
二元对立
丹尼尔·笛福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批评
-
描述: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十八世纪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成为现代文学中家喻户晓、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作为那个时代最有名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不仅在英语世界还在整个文学世界中享有盛誉。《鲁滨逊漂流记》曾被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寓言,经济个人主义的一部宣言,欧洲殖民主义的真实再现。它同时还体现了宗教信仰的力量和向上帝忏悔的重要性。一些评论家从精神、宗教方面分析该部作品,认为鲁滨逊·克鲁索是积极进取、大胆无畏的经济人。大多数的评论家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鲁滨逊的殖民意识。近年来,随着生态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