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福》:一场对《鲁滨孙漂流记》的颠覆与反拨
作者: 郭看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特权   《福》   颠覆   《鲁滨逊漂流记》  
描述: 作为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后现代重写,小说《福》从人物、叙事和主题层面进行了对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颠覆。人物层面上,《福》颠覆了克鲁索和星期五的旧有形象,增加了女性人物苏珊巴顿;叙事层面上,《福》始终以苏珊巴顿的视角来讲述历史,打破了传统的白人男性叙事,体现了小说对于作者主导话语权力的颠覆;主题层面上,小说实现了对克鲁索原有中心地位的颠覆,也将传统观念下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与黑人推到了中心,形成了颠覆帝国文化霸权的主题。
《鲁滨逊漂流记》的生态批评解读
作者: 周姗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殖民   《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   生态殖民   生态批评  
描述: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是英国18世纪第一位现实主义小说家,他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且以写实的手法而闻名于世。他发表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1791)发表后,立马获得了成功,同时也被认为是继《圣经》后广为阅读的一部著作,故而深受历代中西方读者的青睐。该著作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勇敢,而且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该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克罗索(Robinson Crusoe)被认为是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典
库切对现实主义小说的质疑:《福》与《鲁滨逊漂流记》互文性分析
作者: 王旸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福》   《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   库切  
描述: “互文性”一词起源于拉丁语"intertexto",该词意思是在编制的时候加以混合。互文性属于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术语。该词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然后又经过罗兰·巴特、加奈特等人加以诠释和发展。互文性一般涉及暗示,改编,戏仿等手法的运用,从而达到文本中有文本的“文本”网络效果。南非作家J.M.库切(1940-)出版于1986年的小说《福》是对英国经典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后现代改写,是一个后现代版的荒岛故事。大多数人将该小说视为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解构,但细读之后不难发现,其实《福》和《鲁滨逊
人类中心主义的张扬: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生态批评解读
作者: 褚夫敏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滨逊漂流记》   二元对立   丹尼尔·笛福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批评  
描述: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十八世纪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成为现代文学中家喻户晓、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作为那个时代最有名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不仅在英语世界还在整个文学世界中享有盛誉。《鲁滨逊漂流记》曾被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寓言,经济个人主义的一部宣言,欧洲殖民主义的真实再现。它同时还体现了宗教信仰的力量和向上帝忏悔的重要性。一些评论家从精神、宗教方面分析该部作品,认为鲁滨逊·克鲁索是积极进取、大胆无畏的经济人。大多数的评论家从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鲁滨逊的殖民意识。近年来,随着生态的恶化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