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福》】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库切《福》的元小说解读
-
作者:
张洁云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小说
《福》
虚构性
库切
-
描述: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库切是当代文坛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发表于1986年的《福》是其写作生涯的第五部作品,为他带来了耶路撒冷奖的殊荣。《福》中,库切完成了对经典文本《鲁滨逊漂流记》的改写并重新引入了一位女性人物___苏珊,由她的视角展开全文的叙述。文本重点也从荒岛故事的内容本身转移至苏珊讲述荒岛故事的过程以及她与作家福对写作的探索、对文学本质的思考。与以往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等视角不同,本文以元小说理论为框架,从小说的人物和写作策略入手,分析和探究了《福》中所蕴
-
库切对现实主义小说的质疑:《福》与《鲁滨逊漂流记》互文性分析
-
作者:
王旸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福》
《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
库切
-
描述:
“互文性”一词起源于拉丁语"intertexto",该词意思是在编制的时候加以混合。互文性属于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术语。该词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然后又经过罗兰·巴特、加奈特等人加以诠释和发展。互文性一般涉及暗示,改编,戏仿等手法的运用,从而达到文本中有文本的“文本”网络效果。南非作家J.M.库切(1940-)出版于1986年的小说《福》是对英国经典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后现代改写,是一个后现代版的荒岛故事。大多数人将该小说视为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解构,但细读之后不难发现,其实《福》和《鲁滨逊
-
后殖民主义解读《福》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延续与颠覆
-
作者:
曹鹤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
颠覆
《鲁滨逊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
漂流记》
延续
-
描述: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出生于开普敦,是南非当代文坛杰出的白人作家,他于2003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写了很多作品,他的写作风格丰富多变且颇具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戏仿、反讽的味道,每一部作品都带给读者全然不同的阅读感受,所以他多被归入后现代主义作家。库切写于1986年的小说《福》被看成是对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重写。而《鲁滨逊漂流记》一直以来都被评论家们视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它通过颂扬白人男性克鲁索经过个人奋斗而成功的故事,宣扬了殖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