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爱》】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走出“他者”地位:解读莫里森《爱》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王云竹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压迫
他者
《爱》
莫里森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人,在世界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出版的小说《爱》既延续了她“爱”的创作主题,又表达了她对“爱”的全新阐释。作者将家庭故事置放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跳开传统女性主义文本所指向的白人主流文化对女性的迫害,从黑人内部问题入手,表明黑人女性悲剧的另一根源是种族内部的性别压迫。本文试图运用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结合伏波姓的他者理论来探究黑人女性“他者”地位形成的根源,并探讨黑人女性走出“他者”地位的途径。作为女性主义的一个分支,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兴起于二十世
-
对托妮·莫里森《爱》的社会性别研究
-
作者:
夏鸿猷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爱》
黑人女性
不平等的两性关系
-
描述:
作为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关怀、同情黑 人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同时,她也极度关注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 之间的关系。莫里森对黑人女性以及黑人种族内部男女关系的关 心贯穿于她所有的作品,包括2003年发表的小说《爱》。本文试 图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研究这部作品。社会性别研究包括对男女两 性的研究,因此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中的男女 主角,探讨黑人社区里不平等的两性关系,阐述莫里森为重建和 谐的男女关系所做出的努力。 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序言、三个章节和结语。第一章简单 介绍了社会性别理论的
-
自我赋权之路:从女性哥特视角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爱》
-
作者:
魏慧仙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赋权
父权制
女性哥特
托妮·莫里森
《爱》
-
描述:
《爱》是托妮莫里森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一部力作,在读者和评论家之间享有很高的赞誉。拥有黑人和女性双重身份,托妮莫里森将黑人女性形象推到了聚光灯下,并赋予她们发声的权利,但《爱》这部小说与她早期的小说和传统的女权主义作品有所不同,它跳开白人主流文化对女性的迫害,从黑人内部问题入手,表明威胁女性自我赋权的根源首先是来自种族内部的父权制。借助女性哥特理论,并基于它的三个最典型的特征——封闭的生活空间,勇敢无畏的女主人公,以及皆大欢喜的结局,本论文分为五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国内外对托妮莫里森和该小说
-
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莫里森《爱》中的叙述声音
-
作者:
罗韵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爱》
黑人女性
主体意识
叙述声音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最杰出的美国非裔作家之一。她在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还获得了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等。在莫里森的晚年她一直在突破自身的界限,因为她将笔触伸入了黑人种族,尤其是黑人女性内部,她最近出版的小说《爱》就是一个例子。本文探讨了小说中的黑人女性是怎样摆脱父权权威科西的影响而建立起自我意识的。通过分析小说的叙述声音不难看出,小说中黑人女性最终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声音”,建立起了自己的主体意识。根据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为三部分。第一章“历史的反思”揭露了科西的本质和黑人民权运动对黑人妇女
-
诠释黑人社会的新视角-解读爱在莫里森《爱》中的功效
-
作者:
彭博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美国文学
《爱》
社会身份
黑人社会
黑人文化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最重要的黑人女作家之一,黑人妇女问题一直是她创作的重点题材。她深受女权主义影响,把争取种族平等和妇女解放作为终身事业。她的作品大多关注黑人的苦难经历,尤其是黑人妇女。描写其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中所遭受的压抑及压迫。借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莫里森向读者重新展现了黑人奴役的历史。 《爱》是她2003年新发表的一部作品,体现了她对黑人社会的新思考。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人黑人社会内部,通过对其内部矛盾的揭露,试图寻找一种方法使黑人在白人主导的主流社会中找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