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9294 条
-
后现代语境中的职业女性与女性文学
-
作者:
田小枫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躯体写作
后现代
女性主义
-
描述:
职业女性是后现代社会语境中发展成熟起来的新的女性形象,职业女性不仅开启了妇女解放历史上的新篇章,而且营造了女性主义文学中的新形象。本文分析了当前文学对职业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映以及职业女性的躯体化写作倾向,并从两性文化的角度反思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
-
中西女子高校对女生的教育补偿研究
-
作者:
席春玲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方
女子高校
教育补偿
女生
-
描述:
世界范围内男女同等接受学校教育已成现实,人们对女子高校的存在价值提出了质疑。其实,只要社会上还存在两性间的不平等,女性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女子高校就有存在的必要。女子高校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男女混合教育中不利于女生发展的地方,对女生发展具有教育补偿作用。
-
《诗经》中的女性与女性的地位
-
作者:
华天龙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化
诗经
社会地位
生活状况
女性
-
描述:
对《诗经》中女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能够了解当时女性的生活状况。文章所论之女性既有平凡的女性,也有处于社会上层的女性,《诗经》通过过对她们的描写来反映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本文从女性的情感,地位的变化和处于不公平待遇时的愤懑三个方面讨论《诗经》中的女性及其地位等相关问题。
-
奉献的女人,可敬的女人
-
作者:
赖玉芳
蔡丽华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忆
可敬
利他与奉献
女性
-
描述:
王安忆创作的一系列文本中,女性的形象都是鲜活有力的,她们优雅从容、积极勤勉、勇于奉献,她们在平淡漫长的日子里,能干着、奉献着,经受住了命运的沉浮,传奇式的人生一点一点地焕发出生命力的光彩。我们说,这样的女人是可爱的,可敬的。
-
解读《恋女》中的女人们
-
作者:
刘晓露
来源: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意志
矫正作用
劳伦斯
女性
-
描述: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
解读《恋女》中的女人们
-
作者:
刘晓露
来源: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劳伦斯
<恋爱中的女人>
女性
-
描述: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关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
“男人、女人、女博士”
-
作者:
徐小平
来源:
新东方英语(大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起来,抚慰男同胞的衰败”不久前在清华演讲,讲大学生就业问题。一个显然是女生的研究生站起来向我提问:现在研究生也不好找工作,对于女性研究生来说,可能就更有困难,许多
-
复活千年淑女
-
作者:
芳官
来源:
当代工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学习
职场
速成班
品位
工作人员
贵族
意识
现代
女性形象
-
描述:
淑女是可以速成的淑女是个很老很老的女人了,老到上溯百年千年。那时,文人们用浓辞艳赋、红词绿曲,把她们渲染得千娇百媚,春意盎然。《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千年淑女的集大成者。她像西方现代女人心中的芭比娃娃,从外形到内心,从举止到言谈,都堪称淑女典范,是女人学习的经典标杆。不久前,听说浙江一所大学的城市学院,办了个淑女速成班,内容包括书画、音乐、戏剧赏析、女性公关礼
-
女性学论纲
-
作者:
钱焕琦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
社会地位
研究
女性
-
描述:
女性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女性学的研究成果,应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审视;应从多学科的角度,科学地研究女性本身的特殊禀赋和潜在能力;世界各国女性与文化的差异最本质地展示出女性的真实面貌;女性对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的占有与支配状况是决定妇女社会地位的关键。女性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作为课程开设,女性学应有自己独特的目标。
-
女书起源新探
-
作者:
伦玉敏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活动
江永
女性学
永州
女书起源
-
描述:
湖南永州江永女书是目前唯一还在使用的女性文字,其起源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女书是当地文化互动的产物,从女性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角度对"女书"造字者传说进行解读,以及比较道教符箓、傩巫符咒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