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荒诞背后的政治哀歌
作者: 杨晓雪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性   《生日晚会》   威胁   荒诞  
描述: 本文以品特的早期戏剧《生日晚会》为例,结合作家生平、时代背景、文本等,从政治主题、政治背景下的女性形象等方面着重探讨了早期戏剧中掩盖在荒诞背后的政治性,指出品特剧中的政治声音一直存在,威胁即是对政治意蕴的折射。相对而言,荒诞也只是与品特意愿相符的写作方式而已。
荒诞背后的政治哀歌——解读品特戏剧《生日晚会》
作者: 杨晓雪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性   《生日晚会》   威胁   荒诞  
描述: 本文以品特的早期戏剧《生日晚会》为例,结合作家生平、时代背景、文本等,从政治主题、政治背景下的女性形象等方面着重探讨了早期戏剧中掩盖在荒诞背后的政治性,指出品特剧中的政治声音一直存在,威胁即是对政治意蕴的折射。相对而言,荒诞也只是与品特意愿相符的写作方式而已。
爱德华·阿尔比家庭戏剧中女性人物的存在主义解读
作者: 陈振   来源: 外国语文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幻想   存在主义   爱德华·阿尔比   荒诞  
描述: 20世纪中叶,宣扬“世界荒谬、人生痛苦”信条的存在主义哲学流派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流行于西方世界。作为美国荒诞派戏剧的执牛耳者,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以其独特的书写方式
《鼠疫》的两个神话与爱之关系解读
作者: 黄金龙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希腊神话   荒诞   幸福   女性形象  
描述: 加缪的作品,粗看起来,女性想象是不完整的、缺失的,其实不然,女性形象在加缪的作品如《鼠疫》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在加缪的作品中,歌剧《俄尔普斯和欧律狄刻》的上演也历来被人忽视,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结合希腊神话,能对加缪的作品体现的"爱"的主题和对加缪的"反抗哲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荒诞、自由、死亡:《秀拉》的存在主义解读
作者: 张浩杰   刘喜梅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拉   自由   存在主义   死亡   荒诞  
描述: 托尼·莫里森在其小说《秀拉》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秀拉。虽然小说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压抑、死亡的色彩,当读完之后却总能让人感到黑人生存的希望。本文试从存在主义角度来分析莫里森的《秀拉》,进而从荒诞、自由和死亡中解释作家的写作意图,分析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矛盾和其中的人生内涵。
荒诞视角下的《息.望.忆》解读
作者: 董菊霞   来源: 平顶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自杀   《息·望·忆》   荒诞   艾薇菊·丹提卡  
描述: 的经历和“验身”行为使她趋于崩溃。马汀和索菲在异己的世界里生存,无法取得社会认同,难以倾诉,强烈的荒诞感使她们窒息。面对荒诞,马汀选择逃避,在绝望中自杀。索菲则立足现实,直面荒诞,在反抗中寻求精神解脱。
达理厄塞克《母猪女郎》的女性之思
作者: 林秀叶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形   女权   荒诞   《母猪女郎》   女性主义  
描述: 达理厄塞克曾自我标榜:"我是女权主义者",作品《母猪女郎》写的也正是在荒诞的世界里一位遭遇变形的女性形象。为此,该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重新解读,认为在面对生活的异化和荒诞的变形时,达理厄塞克向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位生存乐观,反抗勇敢的女性形象。
试论新感觉派三位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伟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苦闷   两面性   寂寞与孤独   新感觉派   性感   心理分析   荒诞   放荡  
描述: 新感觉派小说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模式风靡一时。新感觉派的作家以描写都会生活和都会文化尤以描写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见长。本文以新感觉派的三位代表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例分析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感受作家深藏于形象背后的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困惑、迷茫。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