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战争与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战时宣传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春华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时宣传   女性形象  
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表现出矛盾的态度,既希望女性在战时能够承担更多传统上由男性承担的工作,又对女性心怀芥蒂,担心女性过于独立,对男性造成威胁。美国在战时宣传中塑造的各种女性形象
海明威笔下矛盾的女性形象:凯瑟琳和勃莱特的人物分析
作者: 于银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大男子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   性竞争   死亡   海明威   女性形象   矛盾   男性  
描述: 1918年,海明威在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他开着救护车赶往意大利战场的时候,他被炸弹严重炸伤了。他在医院待了20个月,医生从他的腿上取出了237块碎片。这次巨大的受伤给海明威带来了严重的失眠和灵魂上永久的恐惧。在一场车祸中,他的头受伤
茨威格:灵魂的猎者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作文(中学生适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主义精神   灵魂   奥地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   社会道德   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   里约热内卢  
描述: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企业主家庭。17岁就在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心中的理想女性
作者: 王玉婷   来源: 都市家教·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海明威作品   20世纪   理想女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   爱情故事   女性形象   武器  
描述: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爱情故事。凯瑟琳一位在意大利工作的英国护士,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美国中尉亨利,俩人很快坠入爱河,之后又从战场上逃离,最后凯瑟琳死于难产。故事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
评斯·茨威格笔下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
作者: 陈家楠   来源: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里昂的婚礼》   女主人公   茨威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性格特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和平的人道主义   斯蒂芬·茨威格   文学翻译   女性形象  
描述: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这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反法西斯战士罗曼·罗兰一道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人道主义者,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对“精神故乡欧洲也已自我毁灭
女性神话的反叛——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虹伟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女性神话   张爱玲小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   生存状态   张爱玲散文   心理分析   《金锁记》   《张爱玲文集》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神话的反叛──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杨虹伟40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
试论《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群   来源: 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贝多芬   第一次世界大战   约翰   人道主义   艺术形象   社会生活   作品   女性形象   音乐家   罗曼·罗兰  
描述: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的十卷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的一生为主线,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社会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幅欧洲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风靡西方军营的“招贴女郎”
作者: 煜林   来源: 社会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卷发   军营   士兵   第一次世界大战   招贴   英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英国   指甲油   女性形象  
描述: 军中丽人——“招贴女郎”,风靡西方军营,历久不衰。波浪似的一头卷发,伸出涂着鲜红指甲油的纤纤细手,作出各种妩媚的姿势。有时候,“招贴女郎”像圣母;有时候,又像随军女郎。
有岛武郎在《爱不惜夺》中所表现的“夺爱”思想
作者: 刘岩   来源: 日本学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完成   主观唯心主义   有岛武郎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个人主义   日本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外界刺激   “爱”  
描述: 有岛武郎在《爱不惜夺》中所表现的“夺爱”思想研究生刘岩1917年6月,《新潮》刊载了有岛武郎名为《爱不借夺》的随笔,这是后来的同名论著的第一稿。1920年3月,他开笔写作这一长篇,同年5月,丛文阁出版了他的作品集第十一集,题为《爱不惜夺》。但克其写作...
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及其社会性别角色
作者: 戴桂玉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主人公   现代妇女   男性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   女权主义   双性同体   社会性别角色   新女性   海明威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以其简练、克制的男性写作风格和对男性的追求、观念、气概和友谊的生动的描写而闻名遐迩。他的名字与打猎、斗牛、钓鱼结下难解之缘,成为定型的男子汉概念的同义词。他的小说及其个人神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