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昙花一现的反叛”浅析网络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传统回归
作者: 王晓非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子美   女性形象   安妮宝贝   男权主义   第二性  
描述: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随一直笼罩着浓厚的男权主义阴影,古典文学中的"怨妇"、现代文学中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当代文学中的"第二性"定位,大致体现了这一情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网络文学发展中,以《告别薇安》《八月未央》《遗情书》等一批女性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为代表,女性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但在网络精英文化向网络大众文化转变的过程中,男性文化及价值体系再次夺回统治地位,"反叛"归于无声。独立自我,敢于张扬,甚至挑衅男权的网络文学女性形象荡然无存。对于女性形象的认知重新回归到了与古典"才子佳人"般配的"白富
女性生命本体欲望的消解与反消解:陈忠实《白鹿原》女性形象论
作者: 王鹏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法制度   性放纵   性压抑   审父   男权主义  
描述: 《白鹿原》无疑是陈忠实在20世纪90年代给中国当代文学界注入的一针强心剂,作为一部民族心灵秘史,他在《白鹿原》中以厚重的笔墨着力刻画了三类风格各异、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白嘉轩之母是男权主义与宗法制度帮凶的代表;田小娥则是白鹿原上盛开的一朵恶之花,以她为核心的性放纵,极富人性色彩与女性觉醒意识;鹿兆鹏之妻则是宗法制度与封建社会合谋造成的另一种牺牲品,长久的性压抑造成了她最后的疯魔。
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比较
作者: 夏侯轩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花女   爱情   悲剧命运   杜十娘   男权主义  
描述: 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一个生活在16世纪末封建社会的中国明代,一个生活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国,却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和生活遭遇。通过分析他们相同的命运和不同的人身自由度、性格气质、爱情观念,认为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又是爱情悲剧,这都源于男权社会对女性人格、尊严的残酷扼杀,因此,她们的爱情理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试析《红楼梦》女性主义观念的确立与消解
作者: 高娓娓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消解   《红楼梦》   女权观念   男权主义  
描述: 《红楼梦》以其人本主义的情爱关怀和独创性的艺术手法,改变了传统文学女性观念的空洞能指,把女性形象重新拉回到了女性主义本位。它从性别差异入手,形成女性性别意识和女性经验的独特表达,关注女性生活及其权利的伸张,强调“双性气质”的开拓,并为调和两性的差异和对立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然而,由于男性话语权力的统治地位及渗透作用,其女性意识和女权观念在确立的过程中,又呈现出消解的特征。
贾平凹创作中的几个矛盾——以《高老庄》和《废都》为例
作者: 张志忠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理想   神秘主义   作家自我与作品   理念化   男权主义  
描述: 本文以贾平凹近作为例,分析了影响其创作成就进一步提高的几对矛盾:模糊了作家自我与作品本身的界限,把二者混为一谈;作品的形象性与其思想内涵之间不相称,有明显的理念化倾向;在营造形而上的境界中,有为神秘而神秘的弊端;对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表现出矛盾的态度,既有其从事创作以来一以贯之的将女性理想化的一面,又有以男性占有者的眼光审视女性时的粗鄙和“妻妾成群”的幻想。这样的庞杂和混乱,或许正表现出转型期中国的某种特定文化氛围和文人心态
悲剧的女性群像——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 张晓花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厌女症   新女性   女性主义   物质至上主义   男权主义  
描述: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展现了一幅轻浮放浪、玩世不恭的悲剧女性群像。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并得出女性的自私、空虚、金钱至上等悲剧性格的根源在于物质至上主义的制度及作者的男权主义、厌女症和对新女性出现的恐惧。
铁血玫瑰——以俄罗斯战争电影《女狙击手》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杨晨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女性特质   女权主义   性别建构   战争   话语权   男权主义  
描述: 《女狙击手》作为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其中包含较多女性主义的理论观点。社会建构的性别意识,文化隐喻,男性女性特质转变,以及女性地位在战争期间的变化等都在这部影片中有所体现。通过对柳德米拉这一典型人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若干女性主义理论观点启示。
铁血玫瑰——以俄罗斯战争电影《女狙击手》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杨晨   来源: 大众文艺(上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女性特质   女权主义   性别建构   战争   话语权   男权主义  
描述: 铁血玫瑰——以俄罗斯战争电影《女狙击手》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寻找母亲》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思奇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寻找母亲   娜拉   父权文化   “三从四德”   女性主义   现代女作家   家庭观念   自我救赎   男权主义  
描述: 韩国女作家申京淑以她独特的文笔在当今韩国文坛上举足轻重。《寻找母亲》是她全部作品中最不容置疑的成功之作。小说讲的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母亲,有一天却突然失踪了。丈夫和子女开始追寻她的踪迹,复原有关她的记忆。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中母亲这一女性形象。展示在男权社会普遍意识下压抑的女性如何生活,如何解脱。《寻找母亲》是韩国现代女作家申京淑创作的长篇小说。申京淑,曾被誉为韩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神话,
韩寒《后会无期》的女性形象读解
作者: 钟丽琳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会无期   同学聚会   女性角色   微观理论   韩寒   符号互动理论   高中同学   人生导师   男性世界   男权主义  
描述: 女性微观理论中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的心灵、自我和社会都是通过符号交流和话语制造出来的。女性在男女教化过程中往往接受男尊女卑的定义,于是遇事常常会自责,取悦和讨好男性以避免惩罚。[1]韩寒在电影中所
< 1 2 3 4 5 6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