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弗洛伊德思想对女性主义的启示——精神分析学的“社会性别”阐释
作者: 隋少杰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社会性别   弗洛伊德   无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弗洛伊德思想在为女性主义所解读并利用之时,经历了从对之简单否定到逐渐肯定的过程。作为父权性别文化建制的形象阐释,它使得“社会性别”成为女性研究的核心范畴和理论基础,并开启了对父权制成因以及性别主体性
我国女性结社行为的制度约束系统分析
作者: 黄粹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结社   制度约束   家庭   女性  
描述: 较之西方国家,我国女性结社不发达,导致以服务女性为宗旨的专门性的妇女组织发展缓慢.究其根本原因是以父权制、家庭制度和社团双重管理的行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系统的约束及影响.推进女性结社是促进性别公平
性别分工和女性受压迫问题―艾里斯•杨的女权主义思想解读
作者: 虞晖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父权制   资本主义   性别分工   女性受压迫  
描述: 艾里斯•杨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她认为,在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时,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范畴存在性别盲点,二元制理论中的父权制范畴也无法独立于生产方式并与之并列,因此有必要
《灾难的明天》与抗日根据地农村妇女解放道路
作者: 刘传霞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妇女解放   农村妇女   家庭结构   妇女工作  
描述: 父权制家庭伦理结构中的性别矛盾和冲突。康濯的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根据地妇女运动的具象化解说。将具体的历史文献与虚构
创伤理论视角下美国华裔女性身份构建之路
作者: 于坤   来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种族主义   创伤理论   身份构建   《接骨师之女》  
描述: 。本文将采用前沿的创伤理论,结合身份这一国内外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谭恩美的作品《接骨师之女》为例,通过描写华裔美国女性在异乡栉风沐雨的生存状态和无法言说的内心伤痛,揭开在父权制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女性所经历的种种创伤,强调华裔美国女性摆脱创伤、重塑自我身份的深远意义。
霸王别姬与姬别霸王
作者: 孙鸿   来源: 安康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自审   改写  
描述: 从女性文学视野研究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 ,它的意义不仅是写作技巧层面上的 ,更是女性意识的文学表现 ,是对男权话语的改写。
霸王别姬与姬别霸王:谈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
作者: 孙鸿   来源: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自审   改写  
描述: 本文从女性文学视野分析张爱玲的小说《霸王别姬》,认为它的意义不仅是写作技巧层面上的 ,更是女性意识的文学表现 ,是对男权话语的改写
西方父权制文学中的恶妇形象探析
作者: 罗婷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文学   厌女症   西方   恶妇  
描述: :如同妇女在历史上所处的“他者”的地位 ,在西方父权制文学中她只是一个被创造的物体 ,一个空洞的能指。西方男性主义文本中所塑造的与淑女、“天使”相对立的恶妇、“女魔”形象 ,实质上远离了女性现实生存的本质 ,反映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以及隐含厌女症的男权主义文化观念
全文::如同妇女在历史上所处的“他者”的地位 ,在西方父权制文学中她只是一个被创造的物体 ,一个空洞的能指。西方男性主义文本中所塑造的与淑女、“天使”相对立的恶妇、“女魔”形象 ,实质上远离了女性现实生存的本质 ,反映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以及隐含厌女症的男权主义文化观念
从“女扮男装”现象看盛唐时期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杨佩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扮男装   父权制   女性意识   唐朝   着装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以盛唐社会为背景,以女性意识为出发点,把带有"女扮男装"的仕女画、相关墓室壁画等绘画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从社会背景、时代风气、女性角色、性别意识以及男性对女性生活上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女扮男装"现象,进而探索、揭示盛唐时期的女性意识。
抗拒性阅读与女性批评的建构
作者: 吴笛   徐绛雪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视角   抗拒性阅读   性政治   性的角色   女性主义  
描述: 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里程碑。她从性别差异入手,通过解构的方式,确定了重读文本、重新认识性别身份对再现女性形象的重要性,打破以往以男子为中心的创作、阅读和批评的规范,消解了传统上男性作家在文学中再现女性形象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以女性特有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和批评视角对作品进行阅读和剖析,建构了一种女性主义的阅读和批评方式。
< 1 2 3 ... 13 14 15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