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明珠的瑕疵与明珠的陨落——谈雨果美丑对照原则下的爱斯梅哈尔达
作者: 宋何勤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选择   爱斯梅哈尔达   巴黎圣母院   爱情悲剧   雨果   对照原则   克罗德   加西莫多   美丑对照   女性形象  
描述: 爱斯梅哈尔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精心塑造的一个妩媚、纯洁、善良的女性形象。她不仅有超凡脱俗的外貌,而且有着乐于助人、敢于反抗等优良品性。故历来评论都认为她是雨果笔下“形体和内心高度和谐统一的美的形象”,“是黑暗中世纪的一线光明,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与此同时,在谈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时,通常只涉及她与加西莫多在外形上的美丑对照,与克罗德、法比等在心灵上的美丑对照,而极少谈及她自身的内外对照,以及自身心灵上的前后对照。由于对她的性格分析缺乏全面的观照,因此对她的悲剧根源的研究,往往
一样钟情,两样风景:《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娇红记》中女主人公形象比较
作者: 李雪枫   来源: 中华戏曲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女主人公   主人公形象   爱情悲剧   主要表现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孟称舜   女性形象   必然胜利  
描述: 《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明末孟称舜所著的一部传奇。《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前期所创作的一部具有喜剧风格的悲剧。莎士比亚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主要表现人文主义爱的理想,以及这种理想的必然胜利;孟称舜则通过申纯和王娇娘
杜十娘故事的来源和衍化
作者: 丰家骅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负情侬传   亘史   爱情悲剧   李甲   柳遇   至明   杜十娘   冯梦龙   中心人物   戏曲家  
描述: 杜十娘的故事是一个发生在明代的爱情悲剧。它的第一个文人写本《负情侬传》是一部以李甲为中心人物的文言传记。到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则通过对原有故事主人公的变换、情节的增删和改变,塑造了杜十娘这样一个以'真情'为追求目标的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至明末,这个故事在戏曲中又有新的衍化,但大多狗尾续貂:使沉江后的十娘或'成仙'或'复生',虚构大团圆的结局。
寡妇道德与传统文化——兼论《寒夜》的爱情悲剧根源
作者: 王兆胜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曾树生   妇女解放   汪文宣   爱情悲剧   家庭文学   母亲   丈夫   悲剧根源   寡妇   传统文化  
描述: 恩格斯说过,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程度的尺子。因此,女性命运作为一个热门话题一直受到人们热切的注视。文学也不例外。但不可否认,研究者过于将目光集束于那些受西方现代意识冲击而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知识女性形象身上。而远离现代文明、囿于封建伦理枷锁之下的女性落伍者显然被冷落了。而这落伍者中的落伍者——寡妇形象,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论及也大多以压制个性萌生,有着家长威严的母亲角色被印证,而做为深含着中国伦理文化的寡妇角色,从未得到整体意义的诠释。纵而观之,从古代家庭文学的焦母(《孔雀东南飞》)、崔母(《西
试论安娜与德·瑞那夫人爱情悲剧的冲突机制
作者: 陈周方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女主人公   安娜·卡列尼娜   爱情悲剧   卡列宁   七十年   三十年代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社会现实  
描述: 《红与黑》与《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举世闻名的文学珍品,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婉丽多姿,栩栩如生,令人掩卷难忘的女性形象。前者成书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反映法国复辟王朝时期黑暗反动的社会现实,后者成书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反映资本主义
人的确证与自由发展的可能性——谈卡门形象的审美价值
作者: 张志明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拜物教   爱情悲剧   思想影响   人性泯灭   恶性膨胀   作品   女性形象   艺术魅力   小说   艺术色彩  
描述: 十九世纪法国的杰出作家梅里美的中篇力作《卡门》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十分难得的、极富独创性的作品。它以浓烈的艺术色彩、塑造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女性形象。作品问世以来一直传诵不衰,依照小说改编的歌剧、电影、绘画、诗歌等等层出不穷,深为各国人民喜爱。不容讳言,这决定于小说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作品发表于1845年,当时资本主义正在欧洲大陆迅猛发展,并取得了巩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恶性膨胀所带来的金钱拜物教吞噬着人们的心灵,整个社会人欲横流,人性泯灭,道德沦丧,金钱主宰着一切。由此带来的劳
论妙玉
作者: 林举英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女性叛逆者   爱情悲剧   宝玉   《红楼梦》   主要人物   妙玉   反抗性   女性形象   林黛玉  
描述: 论妙玉
略论《人生》中的刘巧珍形象
作者: 刘红   马凤莲   来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加林   《人生》   刘巧珍   追求爱情   爱情观   当代文学   爱情悲剧   内心世界   传统美德   女性形象  
描述: 略论《人生》中的刘巧珍形象
中西爱情剧和女角塑造的比较
作者: 李万钧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中西戏剧   爱情悲剧   奥尼尔   《西厢记》   爱情剧   《奥德赛》   女性形象   剧作家   中国戏曲  
描述: 中西戏剧都有大量的爱情剧,“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也是中西戏剧的一个永恒母题。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奥德赛》就写了奥德修与潘奈洛佩夫妻二人的团圆。所谓“迎合观众的心理”(《诗学》语),不就是“迎合”民族心理么?亚里斯多德想贬低《奥德赛》的“双重结构”,却无意中道出了《奥德赛》的另一种价值,这是亚氏始料不及的。荷马既是第一个伟大的史诗诗人,又是第一个伟大的戏剧诗人,这是亚氏说过的。《奥德赛》就是西方文学“大团圆”的第一部作品,从戏剧角度说,也是这样。 西方的爱情剧不乏“大团
论新女性陶岚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柔石   莎菲   陶岚   爱情悲剧   新女性形象   个性解放   五四时代   爱情自由   理想与现实  
描述: 在“左联”五烈士中,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要算柔石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力作《二月》里的陶岚,几乎已成为人人皆知的新女性形象。1962年谢铁骊同志把《二月》搬上银幕,陶岚的形象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电影《早春二月》遭到批判,有的文章,还涉及到柔石的《二月》。一直到新时期后,才对《早春二月》有了全面的评
< 1 2 3 ... 5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