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权力关系】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广告女性形象与权力话语关系论
-
作者:
马中红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话语
权力关系
合力场
广告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广告女性形象的建构和呈现方式不是单一权力的产物,而是贯穿在广告女性形象生产、传播、接受、监管过程中的种种权力话语合力使然的结果,它们包括资本话语、技术话语、欲望话语、媒介话语以及权威话语等.这些权力话语构筑起一个关系网络,一个"场",相互宰制、协同、合谋,也彼此抵制、规避、逾越.与此同时,广告女性形象在权力话语不断互动和消长的关系之中呈现出某种强势话语权力掌控下的特征.
-
萨拉·凯恩剧作中的性别与救赎
-
作者:
王琼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关系
救赎
性别
-
描述:
对当代英国剧坛的先锋作家萨拉·凯恩剧作的研究多关注其中的战争、暴力、性虐和变态人格的极端展示等主题,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性别问题因其对性别的态度而受到忽视。凯恩三个剧本中的性别关系揭示出她试图在消解性别区分的同时,仍然关注性别问题并以女性的形象来隐喻了人性的救赎和希望。
-
贝娄小说中知识分子夫妻之间的权力关系
-
作者:
刘文松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识分子夫妻
权力关系
贝娄
-
描述: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小说中知识分子夫妻之间的权力关系有三种模式:竞争、控制、平等;两种性质:压抑性和生产性。作者在小说中,对压抑性的权力关系作否定、贬抑的描绘;对生产性的权力关系作肯定、赞美的描述。贝娄的小说通过揭示男女知识分子之间的权力关系,突出了这些女性人物本身的知识品格和职业道路。
-
从权力视角看《囚鸟》中女性权力关系的演变
-
作者:
吕雯雯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关系
《囚鸟》
转变
女性
福柯
-
描述:
冯内古特的作品带有显著的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在精心描述人类悲剧的同时,对现存的社会价值观加以质疑,系统地消解国家作用、宗教影响、科技发展等宏大叙事。本文选取其近作《囚鸟》,从福柯的权力观入手来解读小说中女性权力位置从弱变强、最终回归到弱势的演变,从而进一步理解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
自己和她——新时代中国女画家对于女性形象的建构
-
作者:
孙欣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权力关系
女性群体
中国社会
《第二性》
女性形象
男性中心
女性主义
-
描述:
男女之间的身份差异正如西蒙·波伏娃在她的女性主义著作《第二性》中所说:“男人永远不会以性别为起点去表现自身,他不用声明他是一个男人。”这种局面的造成,与社会、历史、经济、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联。曾几何时,中国社会的女性群体在经济上处于极其低下的状态,附庸、依从于男性群体的羽翼之下,习惯性地充当客体化了的“第二性”角色,成为男性中心社会的再生产者,而非主权者,失落自身的话语系统。而男性始终处于主宰一切的至尊地位,统摄财产的权力,禁止女性越权,保有着权力话语中心的身份。这种权力关系反映在图像关系中,形成“
-
女性艺术家之性别意识抉择
-
作者:
孙欣
陈浩波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女性群体
权力关系
女性意识
女性身份
女性生理
传统女性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现实物象只是观念表达的载体,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独立的自我观念表达,并在画面的现实物象中找到某种社会、文化、权力关系,而不是简单地、笨拙地面向和再现眼中的现实。在男权视觉经验所表现的女性图像中,女性所处的境遇往往存在以下三种状况:被动观看的、带有诱惑倾向的以及满足男性审美趣味趋向的。这三种状况之中,无论哪一种都需要以男权主流社
-
当代西欧妇女运动的发展及走势
-
作者:
怠继红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关系
目标选择
公民权
福利国家
性别歧视
社会主义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新保守主义
妇女组织
-
描述:
当代西欧妇女运动的发展及走势继红西欧妇女运动已从一股弱小的政治运动逐渐发展成范围广、规模大、组织形态复杂多样、关注内容广泛的有影响的运动。作为整合现行政治、经济、社会要求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政府决策有重大影响。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很重视对妇女问题的研究。...
-
荷兰妇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
作者:
刘霓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关系
性别歧视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荷兰
妇女研究
社会化理论
-
描述:
荷兰妇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刘霓在荷兰,妇女研究是一个处于蓬勃发展中的学术领域。1976年格罗宁根大学为妇女研究设置了第一个正式的教授职位,这标志着妇女研究进入学术界的开始。80年代初期,全国的妇女研究会议已吸引了将近4000名参加者,到1993年,有约...
-
唯物主义女权主义批评引论
-
作者:
朱迪思·牛顿
德博拉·罗森菲尔特
刘艳秋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关系
意识形态
劳森
语言范畴
女权主义者
唯物主义
引论
批评家
女权主义批评
社会构成
-
描述:
里连·罗宾逊曾经说过:作为女权主义批评家,我们能够反身自问的最重要的问题是:“那又怎么样?”这意味着我们大多数人所共有的观点,即: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本文以“那又怎么样”这个问题开篇.也是为了承担提出其它问题的任务——例如,文学与我们生活的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因而,文学批评与我们生活的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大多数女权主义批评家仍然围绕着妇女运动的一个中心观点从事研究——即:性别是由社会构成的,而且它的构成加强了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