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日常生活】搜索到相关结果 44 条
-
世界的两个春天——我眼中的新生代女性散文
-
作者:
何大草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代”
女性作家
《青春期》
“小女人散文”
女性散文
陈染
《呼啸山庄》
新生代女作家
女性文学
日常生活
-
描述:
A:繁荣──来自数学的春天“世界的两个春天”,是从诗人于斯的创作谈《两个世界的春天》借用过来的。它表达了世界的模糊暧昧与丰富多彩,还挟着诗意的优雅,和对春天的迷惘。我喜欢这个标题:90年代同时是女性
-
苏青:谋爱不成的退守
-
作者:
蒋晓敏
来源:
书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苏青
上海
道德
生存
写作
人生
男人
日常生活
女性
-
描述:
关于苏青,人们一度囿于张爱玲评价的“伟大的单纯”,多论述她“充满生活情趣的热闹人生的, 世俗而无所顾忌”的一面,而我却认为,苏青始终如一的关心女性的实际生存地位、自觉地从女性角度观照人生百态,更值得女性文学研究者们大书特书。
-
灵魂的漫游:与顾艳的对话
-
作者:
朱育颖
顾艳
来源:
红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欲望
西湖
文学写作
女性叙事
长篇小说
作品
女性文学
日常生活
中短篇小说
-
描述:
灵魂的漫游:与顾艳的对话
-
论萧红作品韵味与文体的独特性
-
作者:
游友基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体
绘画美
散文美
《生死场》
萧红作品
主题意蕴
《呼兰河传》
日常生活
小说观念
生活化
-
描述:
萧红继丁玲之后崛起,她不倦追求作品韵味与文体的独特性,从而拓展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审美范畴.(一)淡而有味,韵味悠长萧红作品特殊的审美魅力还来自它的淡而有味、韵味悠长.淡,即平淡、清淡,无论取材、构思、表达方式、语言,都显得平淡无奇,朴素无华,然而这些“元素”所创造的形象、意境、情调都有某种韵味,经得起咀嚼和体味.第一,题材的日常生活化与主题意蕴的深刻性.作为左翼作家,她并不热衷于所谓重大题材、热门题材的创作,她的笔下没有革命与恋爱的冲突,也没有突变式的英雄人物,避免了初期左翼文学题材单一、观念大于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