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日常生活】搜索到相关结果 44 条
-
历史风云与个人命运——严歌苓本土题材小说《第九个寡妇》解读
-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观
个人本位
女性新历史小说
日常生活
-
描述:
<第九个寡妇>是一部优秀的"女性新历史小说",严歌苓从个体本位的历史观价值观对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观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反叛,并由此而获得当代文学难得的思想高度和批判锋芒.本文从叙事策略、大历史中一个并不渺小和雷同的"个人"、日常生活等方面,分析作品中历史与个人的关系,并指出个人本位的历史价值观念对当今女性文学的启示意义.
-
浮出历史地表之后——凌叔华女性观发展轨迹探寻
-
作者:
韩仪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凌叔华
日常生活
-
描述:
凌叔华在“五四”时期虽然积极投入“妇女解放运动” ,但是在“妇女问题”上她的女性观要比同时代女作家成熟、明了得多 ;通过凌叔华对新旧女性的全面观察与评价可以发现 ,她的女性观具有海德格尔式的诗性存在色彩。完整清晰地描述凌叔华的女性观发展轨迹 ,不仅有助于深入解读凌叔华 ,而且对现代和当代的女性文学认知都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
论王安忆小说中城市与女性的关系
-
作者:
古红梅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风貌
城市与女性
城市
日常生活
女性
-
描述:
王安忆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塑造了一大批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群体的描写,展示出她们在上海这个繁华大城市里的日常生活、人生命运,映衬出城市的精神风貌。女性的命运折射出城市的风云变幻、发展沿革。百年上海的文化造就了独特的上海女性,而上海女性的柔韧风韵又在有力地诠释着上海文化。
-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叙事
-
作者:
李晓丽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革命话语
女性写作
家常化与传奇
日常生活
-
描述:
日常生活是女性写作的重要依托和底蕴。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写作受到启蒙话语、左翼革命话语和主流批评家的引导,因而在现代女作家的小说中,日常生活的书写也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重合、缠绕、矛盾等复杂的形态。但这些文本也传达出女作家宏观与微观的生命体验以及从女性个体经验角度展现女性生存独特的历史场景。
-
论江南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清代女性弹词小说
-
作者:
徐晓芳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熏陶
江南地域文化
浪漫情怀
清代女性弹词小说
日常生活
-
描述:
清代女性弹词小说和江南地域文化之间有着割不断的牵绊.江南崇文重教的文化氛围导致了明清两代女性文学的繁荣发展.江南城市的市民阶层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和热衷则是清代女性弹词小说发展的推手.清代女性弹词作家用如幻的彩笔画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女性群像,明显带有江南地域文化特色.
-
浅议叠字的修饰效果
-
作者:
罗天霞
来源:
延边党校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儿童用语
文学作品
效果
叠字
日常生活
-
描述:
叠字是中国汉字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广为流传。叠字的使用频率之高、运用范围之广,既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也有一定的心理因素。从古至今,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中对叠字的精妙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叠字的运用则更为广泛。本文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浅析叠字的修辞效果,从而使读者进一步深化对女性文学作品的理解。对儿童文学作品中和儿童日常叠字用语的理解、以及对当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叠字的理解。
-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兴起的文化语境
-
作者:
孙科
姜建红
来源: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文化语境
多元化
个人化
日常生活
-
描述: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关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的热流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和审美形态是女性主义得以繁荣的根本原因;关注日常生活和个人生存状态是60后女性作家写作的基本内容;60后女性作家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也为女性文学兴起提供一种可能性。
-
“小日子”政治与欲望化书写——以《挣不断的红丝线》为例
-
作者:
张盈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欲望
女性意识
《挣不断的红丝线》
身体
日常生活
-
描述:
张弦是新时期一位具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善良而又颇具悲剧性的女性形象。短篇小说《挣不断的红丝线》,从“小日子”的政治叙述、女性意识的围困、日常生活的欲望化书写三方面,探讨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治化与欲望化书写是如何一步步进入日常生活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者书写背后所寄寓的更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时代思索。
-
虚实之间有真意:比对《山地回忆》与《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
-
作者:
林怀宇
来源: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
《山地回忆》
虚构
女性形象
日常生活
乡村情结
-
描述:
比对孙犁的《山地回忆》和《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会发现小说中有三处重要的虚构,一是对女性形象的美化,二是把战争时期的特殊生存状态改写为日常生活,三是设计了人物在建国后的重逢。这些虚构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和反差耐人寻味,既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态度和创作倾向,也反映了时代和环境对作者的深刻影响。
-
《长恨歌》:王安忆的一曲城市之歌
-
作者:
王雪飞
来源: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鸽子视角
理性阐发
女性形象
智能态度
日常生活
市民阶层
-
描述:
在《长恨歌》中 ,作家王安忆以女性为主体 ,以日常琐碎的生活为材料 ,以市民阶层的生活 变化为视角 ,用一种理智冷静的叙述方式写出了繁华都市真实、稳定、连续的发展史。这是不同以 往的对城市的另一种书写 ,为城市文学的发展拓宽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