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女性形象 】搜索到相关结果 140 条
浅析《玲珑》杂志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姜卫玲
来源:
新闻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摩登女性
《玲珑》杂志
新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流行女性时尚杂志,<玲珑>通过为数众多的图片和相关文章,致力于塑造理想中完美、新型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对<玲珑>的解读,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到当时以中产阶层的都市摩登女性等为代表的新女性形象.
新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的意义
作者:
周乐诗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脱序
新女性形象
新小说
描述:
新小说是晚清被边缘化的文人和文学力图重新中心化的一种努力,同样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也在进行中心化的努力,小说和女性在新小说时期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同构性,新小说中的女性想象成为文学现代化和女性现代化的尝试。但由于文化的脱序,女性的现代意识既有正面的提出,也有通过被妖魔化的描写从反面被提出。新小说时期的新女性形象塑造,对形成20世纪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传统,起着关键的作用。
“五四”以来文学作品中新女性形象的变化
作者:
李婷
来源: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变化
新女性形象
“五四”时期
描述: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浪潮蓬勃发展起来的。这把解放运动的火焰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燃烧到21世纪的今天,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即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女性形象,如"五四"时期的"出走"形象、战争时期的女革命英雄形象、建国后的"铁姑娘"形象及改革开放后的事业型女性。对这些发展变化的新女性形象的研究,可以窥探出近代以来中国妇女的解放之路,也希望能借古观今,为当代女性的人格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1925年至1930年文学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演变
作者:
刘阳扬
来源:
文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形象
演变
国民革命
描述:
"新女性"一词主要指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自由、民主、个性解放的女性。这类女性包括革命女性、知识女性、摩登女郎等等。受到传统的家庭观念和五四新思想的影响,这些女性在面对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压力时往往会展现出矛盾的心态,表现出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个人意志的影响。本文对于国民革命时期文学作品中新女性形象的考察,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女性身份的转变,通过观察从传统女性到新女性的过渡过程中发生的断裂和延续,分析女性的个性如何在政治话语的更迭中渐渐被消解,也可以看出革命活动对于五四知识分子心态上的影响。
《赫索格》中玛德琳新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曼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犹太女性
新女性形象
玛德琳
描述: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的小说《赫索格》(Herzog)出版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一些评论家在赞扬其塑造了伟大的反英雄式的主人公之外,不无遗憾地表示贝娄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是失败的。有的批评家甚至认为在索尔·贝娄的作品中,女性往往都是性欲狂堕落狂的化身,令人觉得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不可靠的。他对女性的描述是偏激的。本文作者认为贝娄所描述的女性不仅不是失败的,相反他打破了犹太男人笔下的那种传统的犹太女性形象,给予了这些女性新的形象。本文就以《赫索格》中
《阳光下的葡萄干》中柏妮莎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许美红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阳光下的葡萄干》
新女性形象
柏妮莎
描述:
洛林·汉斯贝里(Lorraine Hansberry,1930—1965)是第一位在百老汇上演剧作的黑人女性剧作家。1959年,年仅29岁的汉斯贝里凭借自己的首部作品《阳光下的葡萄干》(A Raisin in the Sun)被授予纽约戏剧评论圈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黑人剧作家、第五位女性作家、最年轻剧作家。通过描写芝加哥南部一个黑人家庭四天的生活片段,本剧反映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黑人家庭的价值观问题、非裔美国人的身份归属问题、阶级和代际冲突问题、黑人的夫妻关系问题、柏妮莎的女性主义问题等。本论文旨
从《三个感恩节》中的二元对立看女性形象重建
作者:
孙蓬蓬
孙妮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个感恩节》
吉尔曼
新女性形象
二元对立
描述:
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权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作品《三个感恩节》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运用结构主义批评策略,分析文本中的三组二元对立项:男性与女性、物质与精神、家庭主妇与自由女性,揭示如何在男权社会构建一个自信、独立的新女性形象。
二十世纪初社会变革中的自由文化与新女性形象的视觉表现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文化
新女性形象
革命女性形象
描述:
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都经历了空前的变革,女性意识也随之萌发和觉醒,文章从此入手,梳理了在社会变革和中国妇女解放思想影响下的新女性视觉形象的表现,以及之后抗战时期的革命女性形象的视觉表现。
从简·爱到玛丽亚:西方新女性形象的传承
作者:
向岚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丽亚
传承
新女性形象
简·爱
描述:
简·爱和玛丽亚分别是英国文学史和美国电影史上的常青藤。两部作品在诸多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塑造了个性鲜明,平等独立,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地位的西方新女性形象。可以说,《音乐之声》中的玛丽亚就是19世纪小说《简·爱》所塑造的以简·爱为代表的西方新女性形象在20世纪的继续和传承。
哈代小说的新女性形象解读: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
作者:
邢楠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新女性形象
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
描述: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英国杰出作家托马斯·哈代批判现实的代表作品。哈代以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现实为创作背景,通过刻画一位饱受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残害的不朽女性苔丝,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丑陋的一面,同时也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社会女性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