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生存的夹缝与夹缝的生存——曾树生形象再认识
作者: 刘麦霞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宣   婆媳之间   曾树生   新女性形象   文宜   母子关系   表层意义   《寒夜》   结婚十年   彻心彻骨  
描述: 巴金的《寒夜》总是让人读罢感到一股彻心彻骨的寒冷与窒息。从文本的表层意义上看,它呈现为一个“家”的悲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呈现严重畸变:夫妻之间无话可说,母子(曾与小宣)形同路人,婆媳之间充满敌意,汪与老母亲之间也仅是由陈旧的伦理维系着的那种母子关系而已。在作者营造的悲剧氛围中,一个新女性形象曾树生使得整个文本熠熠生辉,她不同
霓衫旧影——民国初年的时装画粉彩瓷赏析
作者: 朱健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初年   景德镇   立领   女子   新女性形象   新思潮   时尚   人物画   服饰   瓷器  
描述: 民国初年,景德镇彩绘瓷上出现一批新女性形象绘画,其内容着意表现国门初开、新思潮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促进新时尚的迅速发展带给人们的生活变化,尤以表现新女性形象的服饰特点为主,时称"文明新装"。而在瓷器上描绘穿着新潮时髦的女性形象,在历史上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之举,具有特别的意义。
夸张≠幼稚
作者: 刘甜甜   来源: 现代广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广告   夸张   鲜橙多   塑造   幼稚   刻板印象   传统   新女性形象   摆脱   情感诉求  
描述: 最近播出的统一鲜橙多“甩人篇”广告,采用另类情感诉求,不是用传统的你情我爱的方式,而是从恋人分手的角度塑造了这样的新女性形象;这类女性摆脱了传统的刻板印象,在分手问题上不再是传统的男甩女,而是女甩男。新广告提炼出“爱自己更多”的情感诉求,
三十年代的标准女性
作者: 李继锋   来源: 湖南文史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生涯   社会   上海   国民党   教育   宋美龄   新女性形象   蒋介石   胡汉民   孙中山  
描述: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梦,由梦而生成心中崇拜的偶像。1934年12月,上海的《良友》画报举办了一次关于标准女性的评选。拥有众多读者的《良友》杂志,并不标榜自己是女性刊物,但在树立新女性形象上,琢磨很多。既然从亿万人中仅挑选出区区10名偶像,挑选者当然自有独到眼光。当年的主编马国亮先生回忆,那次评选虽然没有做太多的宣传,所谓标准,也只是《良友》一家所定,但还是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
飞亚达表
作者: 暂无 来源: 钟表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演绎出   不锈钢   生活品质   简洁生动   全方位   新女性形象   表面处理   真我   现代女性   线条  
描述: L510独具匠心的设计,简约柔和的线条,色彩、空间与光线的完美和谐表现,演绎出知性、时尚的现代女性形象。时尚的享受,全方位的满足,将多变的真我表露无遗。
论新女性陶岚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柔石   莎菲   陶岚   爱情悲剧   新女性形象   个性解放   五四时代   爱情自由   理想与现实  
描述: 在“左联”五烈士中,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要算柔石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力作《二月》里的陶岚,几乎已成为人人皆知的新女性形象。1962年谢铁骊同志把《二月》搬上银幕,陶岚的形象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电影《早春二月》遭到批判,有的文章,还涉及到柔石的《二月》。一直到新时期后,才对《早春二月》有了全面的评
才女——鲍西娅形象谈
作者: 晓岚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东尼奥   夏洛克   《威尼斯商人》   高利贷者   匣子   新女性形象   丈夫   爱情   莎士比亚   巴萨尼奥  
描述: 在莎士比亚笔下的一系列新女性形象中,鲍西娅是最富个性特色、最出类拔萃的一个,她不仅以自己的聪明睿智挣脱封建枷锁,而且还勇敢地参与社会斗争,解决了男子汉大丈夫们无法解决的“一磅肉”的难题。
“新女性”个性解放道路的终结-论陈白露的悲剧
作者: 马俊山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余人   小资产阶级   妇女解放运动   新女性形象   个人主义   个性解放   三十年代   解放道路   中国现代   陈白露  
描述: 妇女解放,是新文学的一个传统主题。不同思想、流派的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探索和开掘,创造出一系列神采夺人的女性形象,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全可以和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群或“多余人”人物系列相媲美的时代群像,可以从中窥见中国现代妇女解放的艰难历程。
浅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妇女形象
作者: 杨秀珊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   公爵   夏洛克   妇女形象   人文主义理想   人文主义文学   新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   巴萨尼奥   奥拉  
描述: 莎士比亚创造第一时期的十六世纪九十年代,是英国历史上伊丽莎白统治的盛期.当时,封建统治正在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得到迅速发展,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文学也进入了繁荣昌盛的阶段.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满怀反封建的战斗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全力投入到写作中.在这一时期创造的历史剧中,莎士比亚称颂了集中统一的王权对封建割据势力的胜利;在喜剧中则满腔热情地描绘了青年男女争取自由恋爱权利的斗争.他深信人文主义的道德理想可以战胜封建的道德偏见.因此,他的作品洋溢着战胜禁欲主义以后生活的幸福和欢
内衣,最后的玫瑰
作者: 柴铁英   来源: 医学美学美容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装   独特   内衣   性感   服装   新女性形象   灵感   玫瑰   活力   女性魅力  
描述: 如今,内衣已不再是服装的附属品,有些设计名家以内衣为灵感设计出各种独特的时装,如Chantal Thomas,她的“内衣外穿”时装就是要创造出活力,性感,充满女性魅力的新女性形象。和外衣相比,内衣也许更加率性、自我一些,更能流露出自己的情感。
< 1 2 3 ...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