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性别歧视】搜索到相关结果 217 条
-
大陆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
-
作者:
刘丹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传媒工作者
性别歧视
媒体
媒介批判
生态
女性形象
新闻工作者
女性主义
新闻传播
男性
-
描述:
美国学者塔其曼在1978年出版了其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该书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开山之作。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媒体
-
范式流变:对西方女性杂志学术研究的回溯
-
作者:
欧勤扬
李苓
来源:
中国出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理论
女性主义研究
性别歧视
学术研究
女性主义文学
媒介形象
杂志
女性形象
研究范式
女权主义运动
-
描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社会的女权主义运动达到第二次高潮。凭借着社会运动高潮,女性主义研究开始进入西方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并逐步在教育和研究领域产生影响,诞生了各个支流学派,比如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社会学等。随着大众传播学理
-
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觉醒后的悲剧性命运
-
作者:
乔茹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运动
男权社会
性别歧视
女性意识
女性身份
女性权利
觉醒
布兰顿
男性社会
女性形象
-
描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世界第一次大声疾呼女性权利,由此拉开了女性主义的序幕,产生了一系列关于女性主义的理论思潮,其发展由关注女性的政治权利到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利中心主义,这场运动
-
潘金莲影视形象与女性性别歧视
-
作者:
郭安
郑燕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男性话语
性别歧视
视觉景观
母题
杀夫
女性叙事
阐释空间
性别观念
男性中心
-
描述:
潘金莲作为"具有其心理的一切错综的人",负载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强大的阐释空间。潘金莲形象妖艳、淫荡、恶毒,具备"美而坏"女性叙事的一切想象,潘金莲"失配、乱伦、杀夫、杀嫂"[1]的故事原型充满
-
从《紫色》看沃克对新型黑人女性形象的建构
-
作者:
褚慧敏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性别歧视
沃克
华盛顿
《紫色》
黑人女性形象
种族歧视
女性主义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的处境十分特殊,带着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镣铐,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作为一个"妇女主义"者即黑人女性主义者,沃克一生都在致力于探讨黑人女性的命运和前途问题,玛丽·海伦·华盛顿说她是
-
汤婷婷\莫里森的后现代写作风格与女性主义书写
-
作者:
丰国林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性别歧视
中国传统
汤婷婷
少数族裔
后现代
社会文化
弱势地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20世纪后半期,处于边缘与弱势地位的女性和少数族裔都对造成其遭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社会文化和思想文化进行了质疑和重新审视。具有这
-
我国女性期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阳
来源:
新西部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期刊
男权文化
社会性别理论
大众文化
性别歧视
中国妇女
《女友》
保健品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形态
-
描述:
为了迎合大众,广告总是利用消费者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符号来推销商品,即使是一瞥之中,读者也可以感受到广告内容,接受其信息。广告中有三个永恒的主题:婴儿、动物和美女。有人甚至提出这样一个口与:广告一商品十女人(杨斌,1996)。因此,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格外值得关注。大众文化如何表现女性是女性主义者一直关注的问题,而广告在大众文化中占据着支配性地位,因此,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广告是如何塑造女性形象的,进而能理解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而且对我们从性别角度研究传播现象及规律,提供了另一
-
春晚真的在羞辱女性吗
-
作者:
李梦馨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剩女
就业歧视
权近
性别歧视
数据显示
二十四小时
央视春晚
女权运动
人物塑造
热门话题
-
描述:
今年春晚引爆了一场女权运动,这可让春晚的文化价值立刻翻番。微博上大部分舆论都认为央视春晚从外貌歧视、就业歧视到剩女歧视,对整个女性认知都充斥着性别歧视。舆论一起,全部哗然,热门微博、热门话题被“女权
-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夏娃形象探析
-
作者:
安亚菲
来源:
基督宗教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尼玛
女性视角
女性经验
希伯来文
诠释学
性别歧视
圣经故事
智慧树
《创世记》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义诠释学作为圣经研究的一个重要派别,以女性经验为基本原则,通过女性视角重新解读圣经故事,解构父权制下的性别歧视,力图还原在父权制话语中被消解或边缘化的女性形象,从而促使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为圣经
-
男权与丁玲早期小说创作
-
作者:
董炳月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批评
男权
性别歧视
妇女解放
小说创作
女权主义者
丁玲
早期小说
女性形象
男性
-
描述:
小引:男权批评与女权批评“男权批评”这一概念是笔者冒然提出的。如果它已经被开创了女权主义(feminism)文学批评学派的西方学者提出而笔者尚未看到(请原谅笔者的孤陋寡闻),那么这种偶合则令人欣慰。女权批评的价值无疑是不容否定的。虽然用“女权”这一概念来置换我们习以为常的“个性主义”、“妇女解放”等概念难免被人怀疑为“新瓶装旧酒”,但它确实为我们审视固有的文学本文提供了新的认识焦点,从而为“本文”再一次被阐释提供了可能性——
<
1
2
3
...
9
10
11
...
20
21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