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婚恋关系的悲剧况味——萧飒《深巷斜阳》的美丽与凄婉
作者: 古继堂   来源: 台湾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要人物   悲剧   复式   封建婚姻制度   女性命运   心理描写   婚姻自由   男主角   婚恋关系   短篇小说  
描述: 台湾小说界有两位同名同姓的小说家。他们共名“萧飒”,均为名家。但是,他们同姓不同性(性别),同名不同性(个性)。由于他们享有盛名,均有巨大实力及自己的天空,因而并行不悖,从未发生过名誉授权诉讼。这两位男、女作家萧飒,又均以描写女性生活,刻画女性形象见...
《散文诗两篇》
作者: 杨晓雷   张翠敏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屠格涅夫   研究方法   象征性形象   象征手法   散文诗   心理描写   “记忆”   社会本质   女性形象   探究学习  
描述: 《散文诗两篇》
初试锋芒即犀利(读茅盾的处女作《蚀》三部曲)
作者: 丁尔纲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茅盾研究)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艺术结构   处女作   现实主义   三部曲   茅盾   心理描写   大革命   社会变革   女性形象  
描述: 茅盾是初次提笔写作就已相当成熟了的少数大作家之一。他的处女作《蚀》是由三个连缀性的中篇小说组成的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初次发表就一鸣惊人,震动了中国文坛。作家的精湛眼光和艺术才华很快取得了公认。但在茅盾说来,其成功并非偶然。茅盾在商务印书馆历时十年(通称“商务十年”)的辛勤积累和
初试锋芒即犀利:读茅盾的处女作《蚀》三部曲
作者: 丁尔纲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艺术结构   处女作   现实主义   三部曲   茅盾   心理描写   大革命   社会变革   女性形象  
描述: 茅盾是初次提笔写作就已相当成熟了的少数大作家之一。他的处女作《蚀》是由三个连缀性的中篇小说组成的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初次发表就一鸣惊人,震动了中国文坛。作家的精湛眼光和艺术才华很快取得了公认。但在茅盾说来,其成功并非偶然。茅盾在商务印书馆历时十年(通称“商务十年”)的辛勤积累和
蒲松龄研究论文索引(1980~1995)
作者: 朴桂花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文索引   蒲松龄研究集刊   明清小说   王枝忠   聊斋志异   雷群明   心理描写   林植峰   人物塑造   审美价值  
描述: 蒲松龄研究论文索引(1980~1995)(韩国)朴桂花(续本刊1996年第4期)真漫亚:一场幻想都成梦,几卷残书不合宜——试谈蒲松龄和他笔下的考生形象《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1987.2秦效成:论《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审美价值——兼谈蒲松龄的审美...
女性文学短篇获奖佳作选译(四篇)
作者: 何迈   来源: 俄罗斯文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女孩   女主人公   俄罗斯   创造性运用   心理描写   女性文学   哥伦比亚大学   短篇小说   性病学   意识流手法  
描述: 女性文学短篇获奖佳作选译(四篇)何迈译本刊去年第二期发表了国际优秀妇女短篇小说评比获奖佳作三篇,颇受读者欢迎。这里再选译同等档次佳作四篇,以飨读者。我们从前后选择的七个短篇题材中可以窥视到当前俄罗斯女性文学在主题、形式、风格、手法上的一些带倾向性的新...
一个人的恋爱:井上荒野小说《切羽》解析
作者: 徐怡秋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战后文学   婚外恋   现代社会   小说创作   情感   代表作家   恋爱   心理描写   荒野   女性文学  
描述: 井上荒野,1961年出生,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井上光晴的长女,自幼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文学教养。1989年以处女作《我的努里耶夫》步入文坛,一举获得第一届女性文学奖。但此后她放弃了小说创作,主要投身于儿童绘本的翻译,直到2001年才重新
解读简·奥斯汀《爱玛》中爱玛的恋爱观念
作者: 杨廷勇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观念   门第观念   情节设置   社会形势   奥斯汀   小说作品   心理描写   文中   终成眷属   写实性  
描述: 简·奥斯汀的小说作品往往不涉及严峻的阶级斗争与黑暗的社会形势,她的视角往往细腻独特,具有女性文学的光辉。在《爱玛》这部作品中,她更多地尝试写实性的手法,不避讳当时历史背景下强烈的门第观念,主人公爱玛在前期自负、势利的个性特点,等等,用巧妙的情节设置串联了文中每个人的爱情与婚姻,并在最后突出了爱玛与乔治的终成眷属。全文
诺奖获得者门罗:用一生的时间去爱短篇
作者: 付秀宏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形式   契诃夫   加拿大   心理描写   中国旅行   门罗   女性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短篇小说   获得者  
描述: 她从中国旅行回去最大的感受是:在中国竟有那么多人……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有些意外地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并爆出单凭短篇小说也能荣膺最高文学奖的佳话。门罗不是契诃夫,胜似契诃夫。这一事件,证明独特的文学匠人也能成为大师。古语日,法乎其上,得乎其中,门罗以一生的时间经营短篇小说,把这种文学形式带到完美境界。正是细腻的情节和现实的心理描写,把人们带入了加拿大女性的情感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