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小人物】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展现那最深处的光景:论池莉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傅华芸
来源:
网络财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民化处理
池莉小说
小人物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新写实派代表作家的池莉,在创作的过程中面对评论界的质疑一直坚守自己的平民化价值立场。无论是作品的创作取材,还是采用的对毛茸茸的生活原状态仿真的平民化处理当中,作品里众多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及零度描写中透出的价值倾向,都显现了其拥抱公众性与平民性的创作心态。她是一位在当代文学史上少见的,在平民中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真诚的平民作家。
-
论《史记》中的小人物形象
-
作者:
李美超
来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小人物
民本思想
-
描述:
《史记》除了记载为人所熟知的一大批历史人物之外还载录了许多小人物,他们大多没有姓名,没有详细的生平事迹,地位卑微并且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这些小人物形象主要包括平民女性形象、客卿门人
-
卑微而丰赡的小人物:黄咏梅小说论
-
作者:
覃春琼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悯情怀
诗意洋溢
平民视角
小人物
-
描述:
以普通的平民视角,关注现代都市卑微而丰赡的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以诗意的语言,展现悲天悯人的情怀。黄咏梅的小说无疑迥异于90年代以来年轻女作家的"私人化写作"、"身体写作",显示了女性文学的另一种存在。
-
卑微而丰赡的小人物
-
作者:
覃春琼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悯情怀
诗意洋溢
平民视角
小人物
-
描述:
以普通的平民视角,关注现代都市卑微而丰赡的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以诗意的语言,展现悲天悯人的情怀。黄咏梅的小说无疑迥异于90年代以来年轻女作家的“私人化写作”、“身体写作”,显示了女性文学的另一种存在。
-
莫扎特歌剧中的女性小人物
-
作者:
杜伟祥
来源:
黄河之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塑造
歌剧
典型性
莫扎特
小人物
-
描述:
的“小人物”。莫扎特在这四部歌剧中对身份卑微的(大多为女仆)小人物的描写惟妙惟肖,并且使这类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物在歌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剧情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无论从对角色塑造、声部设计还是唱腔特点都非常具有典型性。他们的出现,使得整部歌剧在剧情、角色、音乐等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
-
对普通人物不同视角的共同关注
-
作者:
邹承辉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审美特征
卡夫卡
人民群众
主流地位
单向度
普通人
小人物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普通人物实际上就是边缘人物、小人物。他们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坏人,性格难分善恶,生活平平淡淡,芸芸人生,是生活的主体。在沈从文与卡夫卡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远离社会主流地位的普通人物成为他们描写的主要对象。从
-
王全安:关注女性,关注小人物
-
作者:
文韵
来源:
大江周刊(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节
台湾
电影创作
表达
影片
故事
小人物
白鹿原
女性形象
-
描述:
自三年前王全安以《图雅的婚事》摘得第5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后,王安全于今年2月再度凭借《团圆》一片夺得第60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奖。这也是继2008年王小帅以《左右》获最佳编剧奖后,柏林影展对于中国电影故事讲述方法的再次肯定。
-
难得潇洒的“游戏”
-
作者:
刘伏初
来源:
青年文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作者
池莉
人物性格
游戏
中篇小说
女性形象
年龄层次
小人物
性格发展
-
描述:
很多的人生与社会的嚼味。作者笔下的眉红是一个对领导言必听计必从的小人物,或多或少有些逆来顺受的性格因子,是一个有些
-
不可忽视的次要人物:浅谈路瓦栽的形象
-
作者:
田立方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蒂尔德
十九世纪
外国文学史
耐人寻味
女性形象
平民阶层
小人物
次要人物
-
描述:
备感欣慰。但是我们细读作品,如果把思维定格在次要人物——她的丈夫路瓦栽身上,会发现这个人物同样耐人寻味,作者同样也给我们展现了作为十九世纪法国平民阶层代表的这个小人物复杂典型的性格。
-
在底层发现善和美
-
作者:
段崇轩
来源:
黄河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作家
小说文体
小说创作
人文情怀
长篇小说
小人物
底层社会
诺贝尔文学奖
短篇小说
-
描述:
段崇轩 偏居晋北一隅的青年作家王保忠,越来越受到了文坛和读者的青睐、喜爱。 近年来,底层文学成为一个声势可观、但又屡遭訾议的文学潮流。人们所以不满足于当下的底层文学,并不是说这样的文学不需要、不重要,而是觉得它局限在旧的写作模式中,譬如照相式的苦难展览、居高临下的理性批判、矫情造作的肆意美化等写作套路,遮蔽了底层生活的真实状态,看不到作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能力。王保忠无疑是一位地道的底层文学作家。他让我们感动和惊叹的是,在长期的生活磨砺和写作探索中,他以赤诚、宽厚、温暖的人文情怀,不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