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对话】搜索到相关结果 15 条
-
梦想与超越 与剧作家范莎侠对话录
-
作者:
张建渝
范莎侠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文学
广东
范莎侠
艺术节
女性形象
剧作家
编剧技巧
对话
剧本
-
描述:
梦想与超越 与剧作家范莎侠对话录
-
性别歧视:《胎记》中性别的文化定见
-
作者:
张丽萍
来源: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胎记
性别歧视
语言使用
安娜
文化现象
女性形象
受歧视
对话
阿里
语言学家
-
描述: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映照并固化了各种文化现象,包括性别歧视。许多语言学家,如Lakoff(1980),Zimmerman(1973),Hiatt(1980)等,都从不同侧面对语言与性别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以详实的材料佐证了语言使用中女性受歧视这一文化现
-
跨越时空的女性对话:丹麦女性主义剧作《中国的鬼魂》评介
-
作者:
周乐诗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鬼魂
评介
丹麦
时空
中国
女性主义
剧作家
对话
-
描述:
格丽特.乌达尔-杰森(Gritt Uldall-Jessen)是丹麦今日最有影响的女性主义剧作家,她擅长通过对神话传说的改写,来解构女性在历史中的固定意义,提出今天女性的生存和思考的问题。杰森女士的近作是一部与中国相关的戏剧《中国的鬼魂》,该剧已在2008年4月16日起至5月5日在哥本哈根PLEX音乐厅首度上演。这对中国的女性研究者和文学研究者来说,也是值得关注的事件。在中国本土,还没有一部和女性主义相关的戏剧原创作品,而这部丹麦女性主义剧作,却融入了诸多的中国因素。我曾经和杰森女士有过非常愉快而会心的交
-
社会性别视野中公共讨论的三个关键问题:以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为案例
-
作者:
唐觐英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讨论
社会性别
publicdebale
舆论
“家庭暴力”议题
publicopinion
批判性
女性声音
对话
-
描述:
议题的实践出发,吸收社会性别理论,结合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实践,本文考察了公共讨论的三个关键问题:女性声音、对话、批判性。本文的观点是:舆论作为公共讨论,其内涵包含“多元声音”、“对话”、“批判性”。
-
对话《旗袍》作者、南京作家雪静: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
作者:
赵锐
来源:
金陵瞭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民族
中国作家
作家出版社
精神追求
旗袍
南京
对话
-
描述:
[新闻背景]:5月9日,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江苏省作协和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南京作家雪静的长篇小说《旗袍》研讨会在京举行。雪静,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荣获中国第二届女性文学奖入围奖、南京市政府文艺振兴奖、金陵文学奖等,现供职于《青春》杂志社。近年来雪静辛勤笔耕,创作了《梦屋》、《红肚兜》、《半杯红酒》等十余部长篇小说,均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成为南京作家的突出代表。[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