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对话】搜索到相关结果 15 条
-
试析周立波《山乡巨变》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
-
作者:
肖皖月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叙事
对话
阳刚之美
-
描述: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里面讲述的女性人物众多,文中的女性性格大有万千,而文中的女性描写,也体现了作家浓厚的茶花子情结,更加体现出了他文学创作的婉约风格和阳刚美的审美追求。
-
论虹影小说开放式的叙事风格
-
作者:
周晶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虹影
对话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作家大多是以书写个人经验和自我感受而引起关注的。虹影在正面塑造女性形象,表现女性意识的同时,通过潜在的自我与现实的对话,显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
-
察言观色,洞穿女性心理——解读斯坦贝克的《菊花》
-
作者:
王幸
元毅
来源: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菊花
人物性格双重性
对话
-
描述:
女性话题一直以来都是评论家竞相研究并极具争议的问题。约翰.斯坦贝克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屈指可数,《菊花》一文,斯坦贝克以其男性的独特视角塑造了一个生活压抑的农妇,文章篇幅虽短,但语言字字掷地有声。作者另辟蹊径以女主人公的四段对话和人物性格的双重性为例,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当时社会中受压制的女性形象。
-
女性文学主体性论纲
-
作者:
李玲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隐含作者
女性文学
对话
-
描述:
性人物、女性人物之间建立主体间的对话关系.在目的论层面上,女性文学应该能够守护男女两性的本真存在、追问可能生活的维度,因而能够超越现代性反思语境中的怨恨情结.
-
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人文”精神和“平等”意识
-
作者:
王露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等”意识
“人文”精神
巴赫金
对话
-
描述:
本文针对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理论的形成背景、具体内涵的深刻分析,指出了统领其对话理论的核心精神,即“人文”精神和“平等”意识,并结合文学实践,对小说等文学形式研究指引了方向
-
徐明古典写实油画:一场关乎女性的内心对话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心
古典
女性
油画
对话
-
描述:
在徐明的画笔下,有着许多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和呈现,或雅致,或高贵,或娴静。他承袭了欧洲古典油画的传统,着重于对画中女性内在神韵和内心思考的表达,擅长把人物的心理和画面的意境同他的语言结合起来。
-
身份多元型作家与文学潮流的多方对话——边玲玲与1980年代文学潮流
-
作者:
范庆超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玲玲
身份多元
1980年代
文学潮流
对话
-
描述:
边玲玲是一位身份多元型作家。其“文革遗民”身份、知青身份、满族身份、女性身份决定了其与1980年代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女性文学”开展多方对话的可能性。作为上述文学
-
全球首个机器人记者对话科技大咖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智能城市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器人
科技观
中国科技大学
新华社
第三代
记者采访
对话
-
描述:
衫红裙、长发飘飘、朱唇微启,中国科技大学研发的第三代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以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站在了她的采访对象面前,并作为新华社特约记者采访了美国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
-
女性意识的萌芽与失落―再析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成因
-
作者:
张玉娟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镜像阶段
爱的宗教
女性角色
萌芽与失落
对话
-
描述:
和周围的一切,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发。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安娜与伏伦斯基缺少真正的对话,使得安娜无法协调自己矛盾的双重身份被迫自杀,这造成了女性意识的失落。托尔斯泰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女性地位,而是寻找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式,所以,他从“爱的宗教”出发安排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
超越话语性别叙事的维度:王安忆《长恨歌》的一种解读
-
作者:
邓小红
来源:
平顶山师专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理解
超越
沟通
话语性别
对话
-
描述:
《长恨歌》采用超越话语性别的叙事策略,更突出了王安忆创作的超前性、独特性,她为中国女性文学叙事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有益而又成功的探索。超越意在寻求心灵的对话与沟通,在沟通理解中更有效地传达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