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妇女解放】搜索到相关结果 610 条
-
试析邓颖超妇女解放思想的历史特点
-
作者:
杨红玲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时代性
邓颖超
妇女解放
实践性
-
描述:
邓颖超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之一,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总结妇女工作中的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强调从女性主体立场审视妇女问题,注重妇女的特殊权利,且顺应时代需求、随时代前进,因而其妇女解放思想呈现出了鲜明的实践性、主体性和时代性.
-
辛亥革命时期留日女学生会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论留日女学生会与《留日女学会杂志》
-
作者:
刘人锋
来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改良
《留日女学会杂志》
妇女解放
留日女学生会
政治改革
-
描述:
中国留日女学生会是辛亥革命时期留学日本的女性在东京成立的一个旨在宣传妇女解放的妇女团体,它的成立在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留日女学生会的会刊《留日女学会杂志》从妇女与政治改革和社会改良两个方面着力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对中国社会变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
《灾难的明天》与抗日根据地农村妇女解放道路
-
作者:
刘传霞
来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妇女解放
农村妇女
家庭结构
妇女工作
-
描述:
为了抗战的政治需要和适应农村伦理秩序,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重心由抗战初期的以反对封建势力、强调男女平等转移到抗战中后期的加强妇女生产、倡导家庭和谐。在这种强势时代话语的规约之下,深受五四人道平等观念熏陶的作家康濯创作于同时期的小说《灾难的明天》,将一个蕴含五四时代反对封建观念、倡导男女平等的素材,改写成了符合时代需求、宣传生产自救的小说,以提倡妇女投入纺织生产这一时代流行话语化解或者说遮蔽农村父权制家庭伦理结构中的性别矛盾和冲突。康濯的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根据地妇女运动的具象化解说。将具体的历史文献与虚构
-
全面提高妇女素质的思考
-
作者:
尹凡
来源:
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妇女素质
教育
价值
性别平等
-
描述:
全面提高妇女素质是我国妇女运动的伟大战略任务。建国以来我国妇女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但整体素质仍处于偏低状态。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促进妇女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健康心理,从而与男性齐头并进,展现新时代的女性风采。
-
加强妇女理论研究推动妇女发展彭珮云在中国妇女50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
作者:
彭珮云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妇女理论研究
妇女运动
中国
妇女发展
-
描述:
加强妇女理论研究推动妇女发展彭珮云在中国妇女50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
江泽民女女运动思想初探
-
作者:
王运婵
来源:
惠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思想
江泽民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妇女工作
-
描述:
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和重视妇女事业的发展,他从我国社会的现状和妇女发展的历史进程出发,精辟地阐述了中国妇女运动的理论: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主要内容,指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中国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基本道路,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妇女工作;提出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政府政策保障;指明了跨世纪中国妇女和妇联工作的发展方向。
-
中国妇女解放的杰出领袖宋庆龄
-
作者:
贾天运
薛俊巧
来源: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人物传论
中国
宋庆龄
-
描述:
中国妇女解放的杰出领袖宋庆龄
-
我党创办的第一个妇女刊物《妇女声》
-
作者:
友辉
来源:
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中国妇女运动
中华女界联合会
理论指导作用
王会悟
-
描述:
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大造舆论。《妇女声》高举妇女解放的大旗,大声疾呼“妇女解放即是劳动者的解
-
从女性文学的发展看中国的妇女解放
-
作者:
曾宪瑛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主平等
妇女解放
个性解放
女性文学
翻身解放
-
描述:
女性文学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真实反映。五四运动使妇女解放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只有把个性意识汇于革命群体意识之中,妇女的解放运动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因此,五四到新中国成立前是女性文学最繁荣的时期。
-
挣扎而扭曲的心魂:张爱玲作品中的“怨女”形象分析
-
作者:
孟丹青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怨女
主体
妇女解放
他者
女性主义
-
描述:
既是宗法制度与人性之恶合力扭杀的结果,更有其自身"性别史"上的根因。妇女解放不仅需要社会制度的保障,更需要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只有当女性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独立之际,怨女才会消失。
<
1
2
3
...
18
19
20
...
59
60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