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671 条
-
人物性格的双重性探轶:《雷雨》中两位母亲形象的再诠释
-
作者:
吴琼
来源:
神州(下旬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个性
母性
侍萍
女性
-
描述:
《雷雨》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思想性格最复杂的莫过于侍萍和蘩漪.侍萍在给予儿女母爱的同时并未完全丢弃个性,蘩漪在追求个性实现的同时也并没有完全抛弃母性,个性与母性共存于女性意识中.曹禺以这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
人物性格的双重性探轶
-
作者:
吴琼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个性
母性
侍萍
女性
-
描述:
《雷雨》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思想性格最复杂的莫过于侍萍和蘩漪。侍萍在给予儿女母爱的同时并未完全丢弃个性,蘩漪在追求个性实现的同时也并没有完全抛弃母性,个性与母性共存于女性意识中。曹禺以这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
中国传统社会女性文化的解读
-
作者:
李炳鑫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身体
明清女性形象
社会存在
女性
-
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女性作为社会底层弱小群体,他们的命运和社会地位被男人来界定。随着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女性这一社会底层薄弱链条环节渐渐地强大起来,本文就古代社会意识形态及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主要结合宋代及明清小说戏剧的女性形象来对中国古代社会女性文化及女性形象进行阐述。
-
延安文艺建构中的丁玲及其文学创作
-
作者:
王俊虎
董蕾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延安文艺运动
革命
丁玲
女性
-
描述:
丁玲作为延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无论是政治人生还是文学道路,都在延安文艺运动中发生了巨大转变。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可以清晰看到在延安文艺建构历程中丁玲在文学创作主题、创作题材、创作手法以及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巨大转变。
-
浅析基督教艺术中的女性角色
-
作者:
蒲思伊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
圣经
宗教
矛盾
女性
-
描述:
基督教艺术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大致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圣经》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一类是非圣经人物、基督教追随者和奉献者。总体来说,基督教艺术中所刻画的女性大多具有纯洁、善良、充满信仰的特征,然而
-
女性的觉醒和反抗:《愤怒的葡萄》中乔德大妈的形象分析
-
作者:
王翠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反抗
约翰·斯坦贝克
乔德大妈
女性
-
描述:
《愤怒的葡萄》围绕西进途中乔德一家发生的故事展开,小说中反抗这一这主题是非常明显的.在男性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背景下,在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历史基础上,女性对具有主导地位的男性的反抗就显得尤为突出.约翰
-
《儒林外史》中的两位特殊女性:鲁小姐和沈琼枝的对比
-
作者:
胡中丽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小姐
儒林外史
沈琼枝
形象对比
女性
-
描述:
《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人们普遍比较关注的是他所写的儒林中的人物,即男性,但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女性同样值得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鲁小姐和沈琼枝。他们同为科举制度下的知识
-
在情感的囚笼中挣扎的灵魂——谈《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高盛荣
来源:
长春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情感
诗经
国风
女性
-
描述:
《诗经·国风》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或者纯真烂漫,或者哀婉悲戚;有的刚烈果敢,有的懦弱痴情;有时热情泼辣,有时彷徨疑惧。我们从中可以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对待情感、婚姻、生活的基本态度,了解夫权
-
张开沉重的翅膀——略谈许地山小说创作中女性形象的反抗意识
-
作者:
张文莉
来源: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听其自然
命运
积极抗争
多苦意识
女性
-
描述:
许地山本质上是个崇尚女性的人,中国传统女性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不幸命运使他感佩和同情。因此,他在早期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踏实坚韧、慈爱清明的女性形象,这一阶段的小说创作可分三个时期:1.敏明时期—毁灭
-
解放女性,拯救生态:解读麦克尤恩新作《日光》中的女性
-
作者:
王蕊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光》
男性叙事话语
生态
和谐
女性
-
描述: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2010年的新作《日光》从新千年的环保危机出发,用冷静幽默的笔调描写了新世纪严峻的生态问题和复杂的两性关系。试图通过分析文中男性叙事话语下沉默隐忍的女性形象,表现"父权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