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近代日本家庭女性的叛逆与顺从:以菊池宽的通俗小说为例
作者: 刘绍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通俗小说   菊池宽   叛逆与顺从   近代日本家庭   女性  
描述: 女性在菊池宽的小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菊池宽小说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珍珠夫人》和《东京进行曲》不仅描绘了大正昭和时期的日本近代社会的不同面貌,而且将两个时期的家庭女性形象真实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本文将通过对比两者之间女性形象的变化,揭示近代日本家庭女性的双重性。
以张爱玲笔下《金锁记》(兼《怨女》)为例看女性毁灭根源
作者: 谷然   来源: 参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怨女   张爱玲   歇斯底里   金锁记   女性  
描述: 在张爱玲所生活的时代,封建地主、殖民者、买办资产阶级等各种社会势力交替纠缠,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由此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社会女性的更为丰富生动的女性形象.张爱玲对女性面对各种家庭变革、社会转型的心理及
试论孟子哲学中的女性
作者: 石双华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     女性  
描述: 孟子继承了孔子之学,其对女性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孔子的影响,其思想中表达了对“色”的肯定与理解;孟子从婚姻血缘关系出发,认为男女结合应该遵守相应的规范,符合“礼”的要求,但是对于两者结合的规范
以张爱玲笔下《金锁记》(兼《怨女》)为例看女性毁灭根源
作者: 谷然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怨女   张爱玲   歇斯底里   金锁记   女性  
描述: 在张爱玲所生活的时代,封建地主、殖民者、买办资产阶级等各种社会势力交替纠缠,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由此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社会女性的更为丰富生动的女性形象。张爱玲对女性面对各种家庭变革、社会转型的心理及
以张爱玲笔下《金锁记》(兼《怨女》)为例看女性毁灭根源
作者: 谷然   来源: 青年与社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怨女   张爱玲   歇斯底里   金锁记   女性  
描述: 在张爱玲所生活的时代,封建地主、殖民者、买办资产阶级等各种社会势力交替纠缠,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由此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社会女性的更为丰富生动的女性形象。张爱玲对女性面对各种家庭变革、社会转型的心理及
当自然与女性不再足他者:评影片《新傲慢与偏见》
作者: 潘敏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自然   生态   筒·奥斯丁   女性  
描述: 影片中的女性也不再是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沉默的“他者”,她们用独立而坚毅的行动展示了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的新女性形象,这也是导演对于女性在这一百多年里获得的平等权利的尊重。
女性无法战胜爱
作者: 刘汾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背叛   人性角度   分裂   女性   爱的缺失  
描述: 《色·戒》里的王佳芝是个颇引人争议的人物,对于以往电影里塑造的革命女性形象也是一个不小的颠覆。怎样理解这个人物?怎样评价导演李安对这一形象的把握?影片从人性角度提供了不一样的解读。
张爱玲笔下女性的现代性阐释——传统“母亲”形象的现代性解构及现代意义指向性下女性形象
作者: 宋珊   来源: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现代性   母亲   悲凉   女性  
描述: 在现代女性视野中,张爱玲的创作是对传统的一种破坏,但同时也是对现代小说形象的一种丰富。在新旧跌宕之中,张爱玲用一种现代性的视角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了解构,同时她又以悲凉作为现代性女性的命运归宿,这种现代意义指向性下的创作及其所产生的审美价值,对当下乃至现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百合与玫瑰:元杂剧《西厢记》与意大利小说《十日谈》女性爱情观之比较
作者: 洪敏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观   元代爱情剧   《西厢记》   《十日谈》   女性  
描述: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百合花》“腼腆的玫瑰花刺儿多得很,温驯的羊儿常拿角来吓人;百合花却一味在爱情里陶醉,没有刺也没有角损坏她的美”如是形容百合与玫瑰的不同,这正如中国古代的女性与中世纪西方女性
卡洛琳,千寻和白雪公主:童话,性别与翻译
作者: 吕婕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人格   童话   文化翻译   儿童   女性  
描述: 翻译永远不可能在真空里产生,也永远不可能在真空里被接受;翻译的产生与接受都是在一定语境下进行的,这个语境就是历史语境与文化语境;把作品从一种文化系统翻译到另一种文化系统,并不是一种中立的、单纯的、透明的活动,而是一种带有强烈使命感的侵略行为;文本与文本之间、作者与作者之间以及文化与文化之间几乎没有平等可言;翻译在文化演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塑造和左右目标语文化的一股势力.[段峰2006:88-92]然而,翻译始终是一种人为的选择行为,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下发生的.当新的概念,新的文学样式,新
< 1 2 3 ... 201 202 203 ... 266 267 26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