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沈琼枝与鲁小姐——《儒林外史》中科举情结弥漫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丽君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   鲁小姐   《儒林外史》   沈琼枝  
描述: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在《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形形色色的士人形象,还活跃着一些女性形象,作者对这些女性形象虽无细致的描写,但她们的地位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儒林外史》的一大主题是对科举制的批判,部分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深刻地阐释了这一主题。其中沈琼枝与鲁小姐是作者所用笔墨较多的典型形象。根据作品中对沈琼枝与鲁小姐的形象塑造,本文将分别论述她们的生存状态及形象特点。同时对其性格及命运进行了对比,从而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对女性形象的创作意图有更全面的了解。
紫藤盘绕玫瑰开——论《儒林外史》中两位知识女性形象
作者: 周辰琪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小姐   儒林外史   沈琼枝   知识女性  
描述: 《儒林外史》中塑造了鲁小姐、沈琼枝这两位知识女性的形象,相同的是两者都是知识女性,不同的是两者对待知识的态度,以及对现实的认识,也就造就了两者不同的命运。本文就两者的遭遇进行探讨。
论沈琼枝个性解放的局限性及其原因
作者: 朱莹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解放   局限性   原因   沈琼枝  
描述: 沈琼枝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塑造的一个女性形象,从她身上可以看到晚晴时期妇女个性解放意识的觉醒,但同样存在着诸多局限性,这种现象是受作者本身和时代的双重影响。所以,从局部上看,吴敬梓对儒家的伦理规范有所突破;从整体上看,仍遵守着封建的伦理规范。
新女性新生活:《儒林外史》独树一帜的沈琼枝
作者: 张永美   来源: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活   吴敬梓   沈琼枝   新女性  
描述: 沈琼枝是《儒林外史》所塑造的一位奇女子,她才貌兼备,知书达理,但却并不任人摆布,她是书中众多女性里唯一敢于追求新生活的新女性。她聪明而刚烈,令人击节称赞。沈琼枝这个新女性形象的出现,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的独特经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具有妇女个性解放意识的光辉形象也将闪耀千古。
带刺玫瑰,一枝独秀——《儒林外史》中沈琼枝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范芃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林外史   人格魅力   沈琼枝  
描述: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女性形象着墨不多,却着力刻画了一位杰出的女性形象——沈琼枝。她美貌与智慧兼得,一言一行都表现出极大的人格魅力,是《儒林外史》中最光彩的女性形象。[著者文摘]
从沈琼枝看妇女个性解放意识的觉醒
作者: 李勇   来源: 文史博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个性解放   沈琼枝   意识觉醒  
描述: 本文全面、深入地剖析了《儒林外史》中沈琼枝这一叛逆女性形象,指出她对自由、平等人格的强烈向往与追求,无疑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市民思想意识的出现,给沈琼枝的叛逆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到妇女追求个性解放意识的觉醒。
《儒林外史》中两位知识女性:沈琼枝和鲁小姐的形象对比分析
作者: 张晶晶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小姐   儒林外史   沈琼枝   形象对比   知识女性  
描述: 《儒林外史》中塑造的多是男性形象,但从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上,如知识女性沈琼枝和鲁小姐,我们可以探讨在那个封建社会晚期,男性狂热地追求功名利禄的时候,女性对知识、对生活的认识和追寻。
《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形象解析
作者: 齐心苑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才貌兼备   似侠非侠   自尊自立   《儒林外史》   沈琼枝  
描述: 沈琼枝是《儒林外史》中主要女性形象之一。她相貌出众,而且文能在南京立足、武能防卫自身。她持重老成又形式乖谬,颇有游侠之风,入富室不贪恋荣华,见名流不卑躬屈膝。她这些性格的形成和其母早逝、其父滞留外乡且没有家长专制作风的庭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儒林外史》中的两位特殊女性:鲁小姐和沈琼枝的对比
作者: 胡中丽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小姐   儒林外史   沈琼枝   形象对比   女性  
描述: 《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人们普遍比较关注的是他所写的儒林中的人物,即男性,但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女性同样值得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鲁小姐和沈琼枝。他们同为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女性,在他们身上有着受时代影响的相似之处,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却有很大不同。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女性的分析,从而发掘从她们身上折射的清代八股制下女性的生活和思想观念。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