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身份探析
作者: 李婧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身份   新文化身份   文化认同   雌性特质   严歌苓  
描述: 随着一批女性作家的异军突起,女性的身份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女性身份的构建不再仅仅局限于性属身份的角度,而是日趋多元化。严歌苓作品中丰富的女性形象正是这种多元化视角的体现:一方面,她将女性身份置于时代、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出女性身份所蕴含的雌性特质;另一方面,她又对移民女性的身份进行深入剖析,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女性新的文化身份也应运而生。可见,严歌苓在构筑一个丰富的女性形象世界的同时也为我们构建了女性的多重身份。
关于现当代中外诗歌及其比较(二) 一种冷静的失落:论毕晓普诗歌中的性别转换
作者: 盛艳   盛俐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毕晓普诗歌   女性身份   失落   性别跨越  
描述: 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女性身份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述,可以从四个层面阐发毕晓普代表作中的性别转换:1.毕晓普的童年创伤与母亲的缺席:毕晓普对于母性身份的恐惧和逃避从根本上
一种冷静的失落:论毕晓普诗歌中的性别转换
作者: 盛艳   盛俐   来源: 江汉学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毕晓普诗歌   女性身份   失落   性别跨越  
描述: 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女性身份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述,可以从四个层面阐发毕晓普代表作中的性别转换:1.毕晓普的童年创伤与母亲的缺席:毕晓普对于母性身份的恐惧和逃避从根本上
女性镜像:以张艺谋早期的影片为例看中国电影对女性身份的塑造
作者: 王彩云   来源: 南方论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   拉康   张艺谋   女性身份   女性形象  
描述: 镜像理论是拉康早期思想中的关键环节,其核心思想是以形象——意象——想象为基础的小他者伪先行论。拉康的先行论,就是一个不是我的他物事先抢占了我的位置,使我在无意识中认同于他,并将这个不是我的他物作为自己来加以认同。试图用镜像理论来解释和分析中国电影对女性荧幕形象、社会身份的双重塑造和影响,希望能够拓宽中国电影研究的视野。
从女性哥特主义传统解读《蝴蝶梦》
作者: 陈蔚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诡异   女性身份   女性哥特主义   蝴蝶梦   分裂中的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进行重新解读。从哥特式诡异情境、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找以及分裂中的女性形象三个方面,揭示这部小说被忽略的深刻主题:即女作家通过女性哥特这种隐秘的写作方式表现男性压迫下的女性生活及其抗争。
从《钟形罩》看女性小说中的自杀叙事策略
作者: 范志晨   来源: 当代小说(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女性身份   《钟形罩》   自杀   普拉斯  
描述: 自杀是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主题,然而在19世纪到20世纪的女性文学中,自杀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实现了功能上的转变。本文以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唯一一部小说,被称为"女版《麦田守望者》"的《钟形罩》为例,通过对小说主人公伊斯特自杀的原因和意义的探讨,研究了20世纪小说中自杀叙事在建构女性身份和反抗男权压迫方面的策略意义。
论《达洛卫夫人》的双层叙事结构
作者: 唐恩萍   来源: 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学   女性身份   女性文学传统   双层叙事结构   女性主义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勇于创新,但是如果脱离女性文学传统的框架,她的实验性写作技巧就容易被误解甚至曲解。《达洛卫夫人》用时间与地点编织出一个双层的叙事结构之网,在此网络中的女主人公性格多变,情绪各异,看似简单的一天内发生的故事从而变得错综复杂。双层叙事结构使叙事从可感知的时间与空间延伸到难以捉摸的女性内心世界,挖掘出隐藏的女性身份。它是对传统的线性叙事的颠覆。
性别表演视域下历史的重构——《马丁·盖尔归来》中女性身份的重塑
作者: 张强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重塑   《令人难忘的审判》   女性视角   女性身份   性别表演   《马丁·盖尔归来》  
描述: 美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朱迪斯·巴特勒认为:人的性别身份是一种富于表演的行为,是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不断重复的结果。因此,身份不是本质属性,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马丁·盖尔归来》中,著名历史学家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对法律文献《令人难忘的审判》中记载的一桩发生在16世纪法国农村的历史事件进行重构,展现了一位在男权规范下不断重塑自身身份的女性形象,通过发掘主人公的家庭背景、婚姻生活、欲望以及主体意识等被男性话语边缘化的内容。戴维斯揭示出一个重要命题:即使是在16世纪的法国乡村,严苛的父权制以及性别秩序也并非牢
程小东动作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赵思奇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鬼   女性身份   女性意识   女性角色   香港文化   影片   两性   女性形象   动作   男性  
描述: 程小东,香港当代著名动作片导演。他凭借着大开大合的磅礴气势和壮观凌厉的动作场面,在香港动作导演中独树一帜。尤其是他在电影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角色,更是影片中不可小觑的亮点,代表了程小东对女性的期待和在两性关系问题上的思考。综观程小东的动作电影,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大
从视觉文化分析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亚平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晰度   男性话语   大众文化   电视广告   社会意识形态   女性身份   视觉文化传播   广告形象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描述: 电视广告影射并左右着大众的价值观念,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依男性话语而塑造,是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身份构建的缔造,她是一种被电视机前观众观看的主体。对于电视媒介而言,视觉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因素有两点:一是广告影像的清晰度;二是广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