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研究的走向与拓展
作者: 赵慧珠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传统   女性研究   女性解放   社会生活   比较研究   女性人类学   女性参政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现实研究  
描述: 女性研究的走向与拓展赵慧珠近年来,随着改革与发展的逐渐深入,女性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女性研究也随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么,女性研究的进展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女性研究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与症结?今后如何寻找恰当的生长...
石楠传奇女性小说印象
作者: 刘景龙   来源: 清明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楠   传奇性   小说印象   文学创作   传记小说   历史与现实   女性解放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描述: 石楠同志从《画魂——潘玉良传》起笔,从此登上了文坛而一发不可收拾,十几年来蛰居深巷陋室,孤心苦诣,默默耕耘,不逐灯红酒绿,不事虚荣浮华,以忠诚和圣洁的追求投身于文学创作,以惊人的毅力和超出常人的意志写出了400多万字的作品,出书14种23本,其中长篇传记就有10本,即将出版的还有4部长篇。石楠的作品涉及面广泛、题材多样、人物形象丰富,传记、小说、散文等多种文体均有建树,时间空间跨越历史与现实、国内与海外,其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体
尴尬的存在:《韩家娘们儿》女性形象的文化启示
作者: 刘爱华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启示   大家庭   生存状态   中国北方   婚姻   三世同堂   女性解放   范式   女性形象   女性生存  
描述: 如果说《韩家娘们儿》向人们提供了一种中国北方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在20世纪末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呈现出一种新型的股份化家庭的生存发展状态,展现了具有古老气息的中国大家庭在希望与失落、期待与困惑中,力图与时代融合的艰难跋涉以及其锐不可挡的前进势头的话,那与事实绝不会太远。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讲,剧作者赋予《韩家娘们儿》的深刻内涵正
神圣的祭奠──论女性在中国电影中的位置
作者: 陈晓云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女性导演   中国电影   女性独立   中国当代电影   女性意识   女性命运   价值取向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描述: 神圣的祭奠──论女性在中国电影中的位置陈晓云文化的发展时常显示出一种悖反现象。在数千年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男尊女卑”几乎成为一种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即使在女性地位已然有了根本改观的今天,这种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相反,...
“女神”的前行与迷惘:评近期银幕上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建强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作品   女性世界   文洁   白燕   电影艺术家   感情世界   女人街   女性解放   时代女性   知识女性  
描述: 银幕上的女性,常常被人们誉为“女神”。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对于女性的塑造总是显露出格外的热情,而且因为银幕上的女性形象总是那么美好,那么纯净,那么楚楚动人。勤劳智慧、贤惠善良、通情达理,忍辱负重所构筑的女性世界足以概括偌许年来银幕上女性形象的全貌。艺术家们热衷地制造着关于女性的种种神话,而广大的观众也相应地形成了对于银幕女神的寻求与仰视。所以,当我们瞩目近期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时,不由得感到有些诧异:“女神”们好象变了——变得不那么安分,不那么单纯了。她们不再满足于通情达理、忍辱负重的称誉,不再
曹禺笔下的“娜拉们”
作者: 李书萍   石兵营   闫兰娜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娜拉   繁漪   学史   周朴园   个性解放   女性解放   反叛精神   易卜生   《雷雨》  
描述: 在"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大潮中,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名字:娜拉。她是剧作家易卜生笔下一个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的女性形象,当她随着易卜生的作品传入中国后,很快成为当时女性解放的一面旗帜,这一形象影响了当时众多的女性,同时也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女性解放的范本。之后许多男性作家用娜拉或娜拉的后继者作为女性解放道路上反叛精神的代表形象。
弱势性别:与现实的艰难对话——评林白的长篇小说《说吧,房间》
作者: 孟繁华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表征   意识形态认同   当代中国   弱势性别   话语实践   长篇小说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纺织女工  
描述: 女性解放,是当代中国历久不衰的话题,也是东方古国走向现代化文明的表征和神话,是当代中国宏伟叙事中最强劲的话语之一。它不仅在话语实践中大获全胜,而且在诉诸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出了比话语实践更为鲜活的实际例证,从“铁姑娘”、“三八红旗手”,到“女经理”、“女企业家”,时代的变幻,并没有妨碍将女性解放的叙事纳入到既定秩序中展开,在军营、在工厂、在商场官场情场,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必有女性矫健搏击的身影,作为民主、平等的社会表征,女性的成功仿佛是永远书写不完的壮丽画卷,我们除了没有女王、女总统之外,女性在其它所
神圣的祭奠(论女性在中国电影中的位置)
作者: 陈晓云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女性导演   中国电影   女性独立   中国当代电影   女性意识   女性命运   价值取向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描述: 神圣的祭奠──论女性在中国电影中的位置陈晓云文化的发展时常显示出一种悖反现象。在数千年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男尊女卑”几乎成为一种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即使在女性地位已然有了根本改观的今天,这种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相反,...
从“俗套”看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悲剧特质:兼评“五四”时期的恋爱故事《旅行》
作者: 徐素凤   来源: 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爱情小说   负心汉   古代女子   恋爱   爱情故事   旅行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爱情描写  
描述: 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包括那些普遍认为带有喜剧色彩的篇章,都应视之为悲剧,因为其中没有一部真正把女子置于与男性平等的地位来描写,塑造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健康解放意识的女性形象;有之,始自五四时期冯沅君的恋爱故事《旅行》。这既是创作的误区,更是女子身为女性的社会悲剧。本文从所谓的小说俗套(如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痴心女子负心汉等)切入,探讨中国爱情小说的悲剧特质、悲剧的根源及女性解放的道路。
新时期妇女工作刍议
作者: 张丽华   来源: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女性价值观   新时期   生活环境   妇女运动   文化素质   女性解放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妇女工作  
描述: 1995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标志着世界性的妇女权利与平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项伟大运动起源于欧美,迄今已走过百余年的历程,这期间全世界有识之士,尤其是妇女界精英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令人鼓舞的.妇女运动从单纯的抗争到建立现代女性价值观再到树立起现代女性形象,渐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 1 2 3 ... 15 16 17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