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析杜十娘与娜拉之异同
作者: 孙建梅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尊严   独立   娜拉   自由   女性解放   杜十娘  
描述: 杜十娘生活在封建意识浓厚的明代社会,娜拉生活在19世纪处于附庸地位的挪威社会。杜十娘与娜拉在文学史上是两个颇具影响的女性形象。她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不同点是: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身份地位不同;结局不同。相同点是:她们都生活在男权社会中,都受到了压抑和禁锢;追求独立的坚强意志使她们与社会决裂;她们都是呼唤女性解放的宣言书。
霓虹灯:都市与女性的双重指向
作者: 孙彤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   城市化   新感觉派小说   女性解放   文化背景   霓虹灯   女性主义  
描述: 上海是一座充满阴柔气息的城市。它因为女性的存在而生动、立体、丰富;女性也是这座城市的脉搏,传达着城市生命的律动,她们是这座城市的皮肤,散发着柔软的欲望气息。上海也以其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丰富性为女性解放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现代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女性主义是城市化的产物,城市的进化给了女性文学以发展的契机。新感觉派小说和卫慧棉棉小说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迥异于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她们是摇曳在都市上空的“夜之花”,穿梭于夜色斑斓下,起舞于灯影迷离中,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关于“女性”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断想
作者: 郁梓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解放   文化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  
描述: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关于“女性”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断想
也谈宝贝作家与身体写作
作者: 孔炜灵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道德   宝贝作家   性爱描写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描述: “身体写作”是“宝贝作家”卫慧、棉棉创作的主要特点 ,宝贝作家所谓的“身体写作”是指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去经历生活 ,体验生活 ,然后把这种最本质最真实的经历和体验用文学的手段表现出来
别样的“成长”: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徐慧琴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祥英   一个女人   包办婚姻   刘二妮   民族战争   革命根据地   山西人   文学创作   女性解放   知识女性  
描述: 山西革命根据地文学中的许多女性形象是被独立塑造的,就是说,作品以塑造某一女性为创作目的。一、走出以后在孔厥的《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中,陕甘宁边区女参议员折聚英的解放之路,是从她接受苏维埃"女宣传员"的引领,反抗包办婚姻、参加革命开始的——"革命就是解放","女人要解放,先
老上海月份牌广告画女性形象的运用及文化内涵
作者: 吕力   李昌菊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广告宣传   文化内涵   商品包装   运用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世纪初   上海摩登   审美标准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随处可见以摩登女性形象为主体的广告宣传画,即月份牌广告画。彼时的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四处是"华洋杂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西方商人起初在外来商品包装及促销的广告上,都是传承本国的风格,绘以西洋美女或风景图案,这些图案虽然新奇,但与中国消费者较有距离,以至于宣传效果不佳。所以,外商后转而采用中国传统绘画
“文革”时期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映象
作者: 吕力   李昌菊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宣传   市场经济体制   大发展   男女平等   中国海   宣传画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文革   男权主义  
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代替了市场经济体制,随之,商业海报也暂时退出了中国海报设计的历史,政治宣传画作为"宣传和教育人民,揭露和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得到极大发展,成为大众传播的最主流媒介。经过17年的发展,至"文革"时
女性形象的塑造:1980年至1985年的《中国妇女》杂志封面研究
作者: 叶星辰   来源: 美与时代(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问题   社会环境   妇女解放   杂志封面   女性杂志   中国妇女   劳动妇女   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解放   妇女工作  
描述: 《中国妇女》杂志作为中国妇联领导下的刊物,一直把女性解放置于时代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探索、研究和实践。它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妇女问题的专题讨论,也体现了杂志为女性考量的立场。作为媒体的一种,《中国妇女》在塑造女性形象的同时,必然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影响。
李白闺情诗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作者: 孙艳红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闺情诗   社会文化背景   话语建构   社会底层   中国古典诗歌   女性解放   社会生活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描述: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诗歌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内容一般少不了揭示人物的生活命运和反映作家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父权社会之后,女性便被置于第二性的地位,只不过是男性的附庸与陪衬,这使女性丧失了在文学中被真实全面表达的权利。即便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实质是男权话语建构的结果。有人说女性犹如斯芬克斯之谜,那么中国女性则是谜中之谜。她们是一个既伟大又卑微的群体,她们既立于人格和精神的山峰之巅,又被宗法人伦关系压于彼时代的社会底层。她们一面举着女性解放的大旗振臂呐喊,一面却卑躬屈膝地
浅谈魏明伦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闫西莉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许秀云   魏明伦   潘金莲形象   自我价值   婚姻爱情   封建伦理   传统观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描述: 浅谈魏明伦剧作中的女性形象●闫西莉(一)新时期以来,在众多的戏曲作家中,著名川剧作家魏明伦的名字,随着他的作品越来越引起广大戏曲界、文学界的热烈关注。从魏明伦的剧作中,我们注意到其作品的内容始终表现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反封建。作者通过各种人物的不同命...
< 1 2 3 ... 11 12 13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