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405 条
-
论女性文学中“母亲神话”的颠覆与解构
-
作者:
林进桃
来源: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男权文化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以批判男权文化为基点,凭借女性话语阐述女性经验和女性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女性自身。“母亲神话”的颠覆与解构是女性文学抨击男权文化和女性自身内省的结果。
-
十七年女性文学对传统伦理秩序的消解与继承
-
作者:
谢纳
来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
社会角色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
描述:
十七年女性文学与五四时期和新时期女性文学相比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行为使她们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同时也带来了性别意识的萎缩和消解.这种现象体现出新的伦理道德在女性问题上的矛盾性及与历史难以割舍的继承性.
-
天使在针尖上的舞蹈——“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
作者:
罗良金
来源: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文学
“身体写作”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坛,“身体写作”备受关注,出现了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作家,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第二代,春树、木子美为代表的第三代。在具体阐述她们的“身体写作”时,着眼于“身体写作”和男权文化的关系,结合她们的作品对她们的写作动机、文学品格、审美追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
论现代知识女性自我生命意识的建构:以20世纪女性小说为研究场域
-
作者:
周艳丽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知识女性
女性文学
-
描述:
生命意识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内在生长点,女性文学以生命意识建构的形式,在寻找着合适中国特点的性别和谐发展的道路。纵观20世纪以来女性小说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女性生命意识的表达走过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女性生命意识的甄没和生命意识的张扬和理性回归的道路。
-
西方女性主义文论与中国的女性文学发展
-
作者:
张宗蓝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论
女权运动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背景(女权主义运动)及其理论成果对中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女性文学的发展有着或深或浅的影响作用。通过梳理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兴起和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指出这种影响作用是相互的,它不仅对促进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审美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批评话语的重建,乃至中国的妇女解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文论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参照作用。
-
从皮桑的《妇女城》管窥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文学”
-
作者:
崔莉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城》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
女性文学
-
描述: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作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是为数不多的杰出知识女性之一,她的代表作《妇女城》,既是文艺复兴时期为女性的权利与地位勇敢呐喊的第一力作,又是代表女性文学文本性质的开篇之作。其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应得到足够的肯定。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的母爱主题
-
作者:
王玉春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母爱主题
女性文学
-
描述:
母爱主题的书写从“五四”开始真正起步,“五四”女作家们对母亲的依恋,使其在叙事中采用仰视视角, 而将母亲推上了神坛。三、四十年代,女作家们开始以平视的视角书写母爱主题,母亲逐步从神坛上走下来。新时 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强化了“审母意识”,母亲彻底回复到了世俗化的真实世界中,充分展示了母爱的丰富性与复杂 性。
-
古代酒文化中的宋代女性文学思乡主题
-
作者:
舒红霞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女性文学
酒文化
思乡
-
描述:
古代酒文化为古代文学提供了广大的审美空间和审美对象.但是宋代女性文学沉淀于酒文化中的思乡主题却与男性主流文学不尽相同,它虽然缺乏男性文学广阔的时空境界和独立自由的抒情主体,却在有限的审美时空里抒发了古代女性历经战乱、异域飘零的情感体验,真实叙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遭遇中的思乡情怀.
-
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
作者:
姜敏
王玉鹏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身体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身体写作”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作家,卫慧、棉棉代表的第二代,春树、木子美代表的第三代。在阐述她们的“身体写作”时,着眼于“身体写作”和男权文化的关系,结合她们的作品对她们的写作动机、文学品格、审美追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
40年代女性都市文学创作的文化特质
-
作者:
沐金华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文化
文化特质
女性文学
-
描述:
40年代中国分成三个不同的政治区域,无论是解放区面向农民的政治化创作,还是国统区面向民间的地域化创作,抑或沦陷区面向市民的都市化创作,作家的创作视野普遍下沉,这是一致的倾向,三种视野下产生的小说在文化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大众文化的追求。都市在中国现代政治和现代文学史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现代政治衍生物的现代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托于都市,形成了一大批反映都市生活的文学作品,为我们观察、了解都市提供了一个窗口。40年代女性作家的都市文学创作渗透出来的都市文化就是中国都市文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