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独身女性浮出水面——《单独飞翔》一书的启迪
作者: 祝巍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身   好奇心   电影   描写   报纸杂志   家庭   流行文化   女性形象   写文章   单独  
描述: 无论是街边的书肆,还是堂而皇之的国营书店,描写独身女性的图书杂志,眼下可谓多矣,这无疑与女性在家庭、社会中地位的日渐崛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纷纷出马,或拍节目,或写文章,为迎合大众对独身女性的好奇心理而不惜笔墨,营造出独身女性一种模模糊糊、说小清道不明的形象。
看星座 选首饰
作者: 暂无 来源: 珠宝科技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星座   山羊座   新事物   个性意义   独立自主   乐观主义者   金饰   女性形象   动物造型   感情表达  
描述: 看星座 选首饰
妇女典型宣传要突出妇女的社会角色形象:浅析妇女报刊的某种舆论误区
作者: 黄小姗   来源: 桂海论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角色意识   角色形象   舆论宣传   社会主义   妇女形象   男女平等   典型宣传   贤妻良母   女性形象   妇女报刊  
描述: 新中国的妇女报刊是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妇女的进步、发展与解放”为主旋律,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力提倡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帮助妇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为宗旨,以正确宣传妇女形象、树立崭新的女性价值观念、促进社会观念的转变为主要任务。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妇女报刊以其独有的贴近生活、引导生活、亲切温馨、雅俗共赏的特点吸引和影响着大批读者(包括男性读者),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低估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一旦其
丁绍光绘画成功的契机和启示
作者: 尹雯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彩画   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派艺术   审美意识   爱与美   少数民族   丁绍光绘画   女性形象   云南  
描述: 重彩画大师丁绍光1980年7月从云南赴美国,短短几年后便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崛起于世界画坛,其画作越来越受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圈的喜爱。 形成丁绍光绘画独特风格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受他生活了十八年的云南山山水水、原始艺术以及高原独有的令人迷幻的色光的熏陶和
世界妇女大会给女性带来什么?
作者: 金一虹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妇女大会   中国妇女报   女性群体   妇女问题   性别歧视   世妇会   大众传媒   中国家庭   女性形象   家庭暴力  
描述: 距离1995年9月4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中国承办这样的世界性的大会是第一次,同样这也是联合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妇女盛会。中国老百姓是怎样认识、看待这一大会的呢?这一次大会的召开和迎接大会召开的过程本身给中国妇女的生活与发展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炒热了的世界妇女大会 “你了解世妇会吗?”“谁不知道呀!”“好像还没听说过”…… 很想知道,经历了三年多的紧锣密鼓的筹备、组织和宣传之后,随便问一个
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作者: 张晓全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女作家   妇女文学   女性意识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加拿大文学   女性话语   国际研讨会   女性形象  
描述: 第一届“妇女与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形象和形象的涵义:图像学的反思
作者: 托马斯·马克埃韦斯   常宁生   邢莉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再现性   自然界   抽象绘画   艺术家   抽象艺术   艺术史   真正意义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抽象艺术、尤其是极端的艺术(theart of the Sublime)本世纪以来曾被许多人认为是艺术史的必然顶点,自史前以来一切过去的艺术都不可避免地朝着这个趋向发展。根据这一观点,再现性艺术(representational art)曾逐步扩大它对可视自然界的控制权,直到19世纪中期才完成了对其的全面控制。紧接着便是抽象艺术阶段的开始,而人类的控制力则通过这一阶段的艺术从自然界扩大到包括极端和绝对在内的领域。到了20世纪中期,象莱因哈特(Ad)
试析《致橡树》中的女性话语倾向
作者: 金发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原始思维   性别特征   《致橡树》   女性话语   思维主体   阳性逻各斯中心主义   女性诗歌   女性形象   审美范式  
描述: 作为对男性中心社会现实语境/阳性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解构,我们的女性话语以歇斯底里、偏执、激愤的情感哭诉着女性所经历的痛苦、压抑、扭曲、分裂等的悲剧命运和抗争,尤其是渲泄了女性经验/价值在现存语境中所处的次文本/边缘话语地位的抗争,从而悲壮地击打着传统的审美范式。应该说,我们的女性诗歌一直处于这种女性话语的前沿;而早期的女性诗歌当以舒婷的《致橡树》为典范,所以深入地探讨该诗的性别特征对于分析当前方兴未艾的女性话语是十分必要的。
瑕不掩瑜互为鉴——《高山下的花环》与《战争让女人走开》的漫比
作者: 吕律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主义   艺术作品   战争题材   军事题材   审美趣味   影片   军人家属   风格   女性形象   花环  
描述: 我宁可采用“分析”或“描述”的字眼,而不愿意说是“评价”,因为对《高山下的花环》和《战争让女人走开》这样成功的艺术品,简单地作出孰优孰劣的判断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艺术作品间的千差万别绝不亚于大自然的丰富多采,即使在题材、风格、样式、审美趣味等诸因素上有着类似或相同的作品之间也仍然可以发现更多的差异和区别,人们顶多只能象欣赏两朵姿色各异的鲜花那样,从往返的观察、品味之中得到某种启示和领悟罢了。
评《神梏》
作者: 杨永圣   刘守   来源: 朔方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外恋   作者   朔方   通俗小说   思考   读者   作品   女性形象   艺术氛围   大社会  
描述: 1986年,我们曾看过陈勇的小说《靳老汉的丧事》(见《朔方》1986年第6期),作品的基调深沉隽永,写得相当生动感人,能把读者的思绪一下子引入他制作的艺术氛围;作者给人的感觉是善于把一般生活现象生发为重大社会课题的关注和思考。有那种为一般时下所谓玩文学作者所不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最近,看了他的小说《神梏》(见《朔方》1987年第7期),同样有这样的感觉。
< 1 2 3 ... 974 975 976 ... 988 989 99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