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妇女成才之路的探索
作者: 周燕黎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才成长   性自卑   自身弱点   优化环境   家庭地位   女性人才   妇女观   社会因素   思想前提   成才之路  
描述: 今天,广大妇女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才能在改革大潮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大力开发妇女智力,提高妇女素质,为妇女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已成为当代妇女运动的重要课题,也是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本文就这一问题谈点浅陋看法。一、妇女成才的可能性妇女成才是可行的,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二是主观因素。从社会因素看,中国妇女的社会性解放程度、政治权利、社会待遇、就业状况和家庭地位等,都是大多数西方资本主义国
展望“九五”第一春——来自全国各地妇联的信息(中)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妇联干部   妇女人才   少数民族地区   下岗女职工   女性人才   妇女组织   绿色证书   展望“九五”   下岗女工  
描述: 展望“九五”第一春──来自全国各地妇联的信息(中)全国妇联调研处北京市妇联:1996年北京市妇联将从实际出发,重点抓好巾帼成才、巾帼文明、巾帼创业3项行动,引导妇女接受一次"四有、四自"教育,学习一门新科学技术,投身一项竞赛活动,创建一个文明家庭。在...
转型期存在的妇女问题及解决途径
作者: 贺正时   来源: 湖湘论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妇女大会   妇女问题   妇女解放   中国妇女   女性角色   家庭地位   女性人格   女性人才   性别意识   妇女组织  
描述: 妇女解放是要使妇女从被压迫、被剥削、被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妇女从愚昧、落后中解放出来,获得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这五方面实现男女尊严、价值、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妇女的解放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彻底铲除剥削、压迫妇女的男权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法律上的男女平等;第二步是废除土地工厂的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中国妇女已基本取得了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并在第二步取得了开拓性的成绩。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申逐步解决,以最后实现妇女的彻
女性人才的风姿与契机──写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前夕
作者: 王秀梅   来源: 党建与人才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妇女大会   女干部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内蒙古自治区   女性人才   两个文明建设   妇女工作   改革开  
描述: 女性人才的风姿与契机──写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前夕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副主任王秀梅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已踏上了倒计时的节拍,数万名来自五大洲的姐妹们将在金秋季节聚首北京,以"平等、发展、和平"为主题,对贫困、教育、保健、暴力、武装冲突、经济与政治结构中的平...
聚焦“女性学学科范式与学科地位”研讨会
作者: 贾春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学科范式   研讨会   外国专家   男女平等   基本国策   学科地位   女性学   贯彻落实   女性人才  
描述: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和推进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促进女性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女性人才,由中华女子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女性学系举办的"女性学学科范式与学科地位"研讨会于2012年11月23—24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
女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作者: 罗婷   宋兴明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   女子大学   拔尖创新人才   女性人才   女大学生   女子院校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识教育  
描述: 造就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与核心。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不能不高度关注女性人才,特别是女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国两院中女院士仅占5.6%,在国家"863计划"专家组中没有女性成员,"973计划"选聘的首席科学家中女性仅占4.6%。要改变我国高素质女性人才和女性创新人才更为紧缺的现状,如何根据女性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女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界,尤其是女子院校要着力
全文:造就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与核心。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不能不高度关注女性人才,特别是女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国两院中女院士仅占5.6%,在国家"863计划"专家组中没有女性成员,"973计划"选聘的首席科学家中女性仅占4.6%。要改变我国高素质女性人才和女性创新人才更为紧缺的现状,如何根据女性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女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界,尤其是女子院校要着力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