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妇女研究论》2011年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妇女节   实证研究   社会性别分析   女性化   气候变化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   妇女研究   性别平等  
描述: 《妇女研究论》2011年总目录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媒介研究
作者: 李敏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话语   视域   心理分析   边缘群体   女性形象   符号学   集体无意识   日常生活经验   媒介研究   相关理论   后现代理论   文化研究   价值取向   边缘化   女性主义  
描述: 在传统媒介研究的“男流”观点宰制下,女性议题的被忽视、被边缘化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广泛吸收了后现代理论、文化研究以及心理分析、符号学等相关理论,分析探讨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话语、身体及其日常生活经验,为媒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并为其他边缘群体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经验。
文化英雄与性别叙事:对李连杰电影《霍元甲》的一种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进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叙事   Huo   gender   Yuanjia   narrative   hero   Lianjie   文化英雄   cultural   李连杰   feminism   霍元甲   Li   女性主义  
描述: 的同时,仍然落入父权主义和男权话语的历史叙事模式.运用当代女性主义理论,通过深入解读影片中的性别形象内涵,从而揭示出在民族英雄的历史叙事中被传统父权话语所遮蔽的性别批评空间.
幻影学门
作者: 周蕾   来源: 中外文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赞   电影研究   电影影像   认同政治   压抑假设   电影理论   莫薇   身份认同   电影   班雅明   电影景观   罗拉   女性主义   观阅情境   差异  
描述: 我们今天的电影研究,充斥了认同政治的各式诉求,关怀放在文化族群如何自我再现。从电影过去被理论化的历史来看,电影研究不必然如此。早年焦点主要聚集在电影的新奇特质,可在视觉的层面复制物体的运动,精确程度超乎人类的视觉。班雅明1930年代论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举出几项电影出现的意义:首先是机械复制影像的能力,让画作的气晕败落、让原作的神圣性消失;其次是机械之眼无限渗透,影像随处可得,造就一门既民主又具前瞻性的艺术;最後是观阅层面带来的震撼效应,可作社会变革之用。不同的是1950年代的巴赞,在影像的本体论
从母亲角色争议看第二波美国妇女运动中的种族歧视
作者: 俞彥娟   来源: 新史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racism   种族歧视   black   motherhood   the   黑人妇女   母职   性别歧视   women's   妇女运动   feminism   sexism   母亲角色   movement   女性主义  
描述: 在一九六○年代到七○年代初期,美國第二波美國婦女運動中白人女性主義者對母親角色採取負面批判的態度。她們挑戰母親是女性宿命(destiny)的傳統觀念,爭取女性有「不作母親」的權利。然而,同一時期黑人女性主義者卻爭取保障作母親的權利?為什麼女性主義者之間有如此大差異?種族歧視扮演什麼角色?種族歧視如何影響婦女運動中母親角色爭議?本文希望能從黑、白女性主義者的「母親角色」爭議中,探索種族歧視可能扮演的角色,藉此瞭解美國婦女運動和母親角色的複雜關係。並點出以性別為唯一訴求的婦女運動的侷限性,以及性別、種族和階級
< 1 2 3 ... 188 18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