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困惑】搜索到相关结果 26 条
-
白人文化冲击下的黑人传统文化:解读《外婆的日用家当》
-
作者:
马庆然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冲击
坚守
黑人传统文化
困惑
-
描述:
在《外婆的日用家当》这个短篇小说中,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通过对母亲、迪伊和麦基这三个黑人女性人物的矛盾冲突关系,展现了黑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两种看法院母亲和麦基坚守传统文化,迪伊受现代白人文化影响,从根本上否认自己的黑人文化传统。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白人文化冲击对于黑人传统文化的影响。
-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
作者:
樊青美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女性文学
觉醒
爱情
困惑
-
描述:
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
从海男的《裸露》看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困惑
-
作者:
吴芸芳
来源:
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的文学
裸露
困惑
女性文学
-
描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进入九十年代后经历了一次发展的高潮阶段。但是仍然是倍受评论界和男性话语中心的非议和抵制。文章通过海男的小说《裸露》来探讨当代女性写作的困惑,从裸露的出发点、男性对裸露的摧毁以及裸露的终点三个方面来探究女性写作遭遇尴尬的深层原因,并指出一条人的文学的发展方向。
-
心灵的呼唤——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
作者:
农莉芳
李蔚松
来源: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困惑
女性文学
-
描述:
”的价值阶段 :二是 80年代探寻“与男人不一样”的作为“女人”特有的价值阶段 :三是 90年代以来探寻“与别人不一样”的作为“个人”的价值阶段。从不同阶段的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 ,可以透视出 2 0世纪女性作家在崛起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
人·女人·个人——20世纪中国女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心路历程
-
作者:
农莉芳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困惑
女性文学
-
描述:
阶段;二是80年代探寻"与男人不一样"的作为"女人"特有的价值阶段;三是90年代以来探寻"与别人不一样"的作为"个人"的价值阶段。文章对各个不同阶段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创作文本作了理论分析,阐明了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从而透视出20世纪女性作家在崛起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
为了世界更美好——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困惑及在中国的影响
-
作者:
李英翠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批评
困惑
-
描述:
论述了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中面临的三种困惑 :无法确定革命对象 ,而间接带来理论根基散乱、没有体系 ,并张扬“女性意识” ,导致审美意识的单一、封闭。因中国注意了“本土意识”,这些难题在女性文学中有所避免 ,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批评仍步履维艰
-
从《他们眼望上苍》看非裔女性形象的文化身份阐释
-
作者:
黄真真
来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重构
《他们眼望上苍》
非裔女性形象
困惑
-
描述:
文学形象的文化身份阐释对于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在《他们眼望上苍》这部作品中,佐拉·尼尔·赫斯顿用黑人口语艺术化的表达,通过一位非裔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反映了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困惑和重构
-
《皮格马利翁》中伊莉莎的伦理身份解读
-
作者:
姚霁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蜕变
伊莉莎
困惑
伦理身份
皮格马利翁
-
描述:
乔治·萧伯纳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他创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卖花女》中的伊莉莎便是其中之一。在该剧中,伊莉莎通过语言和礼仪训练从贫穷的卖花女蜕变成为一位优雅的淑女,然而由于缺乏经济基础与上层社会的身份,伊莉莎在蜕变过程中经历着迷茫。该文旨在从伦理身份的角度阐释《卖花女》中伊莉莎的蜕变与迷茫,从而进一步探讨该作品的社会意蕴。
-
“困惑”与“焦虑”:张恨水的“现代女性”观探析
-
作者:
周凤梅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焦虑
现代性
困惑
张恨水
女性
-
描述:
了某些"现代"因素。但张恨水在探求"女性现代化"方案时又表现出了"困惑"与"焦虑"。张恨水的困惑表现在,他在塑造"现代"女性时又难以割舍心中的传统女性情结,另外他也对"过度现代"的现象进行了批判。张恨水的焦虑表现在他在探求中国女性如何走向"现代化"时无法为他们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可行性方案。
-
女性的生存尴尬和情感迷失——论林白的女性文学创作
-
作者:
农莉芳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女性意识
林白
困惑
女性文学
-
描述:
迷失,透视出女作家在探寻解构男权文化、体现女性价值过程中的内心困惑,启示人们关注和审视女性作家的特殊“价值意识”和出路:摆脱自身狭隘的“小我”之境,融入社会“大我”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