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妇女解放要从自身做起──试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邹海燕   来源: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意识   妇女解放   祥林嫂   女性意识   鲁迅   农村妇女   个性解放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爱姑  
描述: 妇女解放要从自身做起──试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新女性形象的重塑及其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巧珍与珍妮形象之比较
作者: 耿英春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加林   爱情生活   德莱塞   八十年代   女子   新女性形象   农村妇女   文学艺术   珍妮   西方妇女  
描述: 在卷帙浩瀚的世界文学艺术史册中,妙笔生辉的大家们塑造出了许许多多馥如兰麝、洁如水晶而坚似美玉的女性形象。其中德莱塞《珍妮姑娘》中的珍妮和路遥《人生》中的巧珍便是两个美丽娟秀,柔情似水,令人掩卷难忘的女性形象。
全面认识中国女性形象
作者: 刘海燕   来源: 社科信息文荟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镇妇女   中国妇女形象   社会权利   知识妇女   地域特点   全面认识   中国女性形象   农村妇女   职业性质   职业认同  
描述: 根据中国妇女的现状,以职业性质和地域特点,可将中国妇女形象分为三种类型: 农村妇女形象——由贫困、愚昧向小康、自省发展 长期以来,占中国妇女绝大多数的农村妇女,她们在法律上享有和男子一样、和城镇妇女同等的社会权利,但受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的限制,没有真正享受到这份权利,谈不上什么自我和个人价值的充
两位没有姓名的女性: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和赛珍珠笔下的“母亲”
作者: 陈陆鹰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祥林嫂   鲁迅   母亲   农村妇女   鲁四老爷   丈夫   女性形象   赛珍珠  
描述: 年的《母亲》这两部作品可以看出,这两位在文学创作上很难相提并论的作家对于旧中国农村妇女的传统角色颇有共识。无论是
孙犁文字作品与女性关系渊源初探
作者: 胡昌兰   来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关系   文字作品   孙犁   作家   文学传统   鲁迅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   文学创作   农村妇女   女性形象  
描述: 大凡关心孙犁文学的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即:孙犁文学世界中女性形象甚多,写得很细腻、最富艺术光彩。纵观孙犁的创作,他总是把大部分篇幅献给了妇女:从小说《荷花淀》中的水生媳妇,《风云初记》中的秋分、春儿,《光荣》中的秀梅,《山地回忆》中的妞儿到散文《访问》中诚挚的大娘,《红棉袄》里热情的少女,《张秋阁》中坚强的张秋阁,《齐满花》中勤劳的齐满花等等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在孙犁笔下,似同而非同,孙犁既鲜明地写了她们的纯洁和善良、勇敢和坚强,又用光亮的色泽显示了她们性格上的差异,使这些女性形象出现多姿多彩的特色
五十年代中国视觉图像中女性符号的创造
作者: 李移舟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人民公社   农村女性   女性符号   视觉图像   毛泽东   农村妇女   女性形象   农民形象   视觉艺术  
描述: 为什么在新中国形形色色视觉图像中出现那么多从事农业劳动的女性形象,并且在“工农兵”的组合中,农民形象的担任者无一例外总是女性。 在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中,土地和农民总是与男性相联系的。“男”字这个汉字,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说文解字》中说:“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妇女即使是生活在农村,也不是真正意义上进行田间劳动的女农民。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所依靠的主力军也正是这成千上万的男性农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显示了中共领导下男性农民的力量。然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揭出疾苦,引起疗救
作者: 石群勇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妇女问题   祥林嫂   革命民主主义   鲁迅   中国妇女   封建制度   农村妇女   女性形象   旧中国  
描述: 揭出疾苦,引起疗救
在传统价值体系解体过程中塑造的农村妇女形象
作者: 许音   来源: 培训与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价值体系   妇女形象   小说创作   集体主义   农村妇女   价值系统   体过程   女性形象   个体生命价值   价值观  
描述: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小说,面对市场经济下文化环境的大变动,自身也在发生着激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顺应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一步开放的路向,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另一方面突破了以往小说创作的传统规范,放逐了以往小说创作中的“英雄”形象、“正面”形象,褪去了以往小说所追求的社会、历史、时代的神圣责任感,以一种琐细、不定型的审美话语,代替了美丑对应、崇高与卑鄙泾渭分明的审美话语。从而,也使农村题材小说中所塑造的妇女形象,具有了与以前任何时候都不同的性格内涵和审美趣味。 五、六十年代农村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情真意切 质朴清纯
作者: 余国锋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传统绘画   表现特征   表现内容   景德镇   艺术家   农村妇女   人物形象  
描述: 《母子情》作品是以真实生活情景为基本表现特征,以农村妇女与儿童相依相处相拥为基本表现内容,把母与子这一世间最伟大的情感,体现在拥抱、背负之间,情真意切,质朴清纯,寄寓于永恒人性之美。该作品可感觉到
女性文学回归现实的新变信号——评方方新作《奔跑的火光》
作者: 黄柏刚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男权   农村女性   《奔跑的火光》   回归现实   男女平等   农村妇女   妇女问题研究   方方   女性文学   女性人物  
描述: 女性文学回归现实的新变信号——评方方新作《奔跑的火光》
< 1 2 3 4 5 6 ...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