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明人改写元杂剧与明代社会思潮之变迁
作者: 孔杰斌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杂剧   明杂剧   明传奇   改写   婚姻爱情戏  
描述: 元杂剧"婚姻爱情戏"中约有13部作品被明人以杂剧或传奇的形式所改写。明人在改写的过程中重塑了原作的女性形象,使之更符合传统女性的道德品质;增加了男女主角的感情戏,注重对男女之情的渲染;模仿和套用其他
元杂剧婚恋关系中女性形象的复杂性及其成因
作者: 刘代霞   来源: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杂剧   复杂性   爱情   婚姻   女性形象  
描述: 元杂剧婚姻恋爱关系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既自由主动又忠贞专一,既富有斗争精神又具有妥协性,既富有理想色彩又具有现实性。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原因,在于元代女性生存环境的恶劣和元代社会意识形态中性别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元杂剧作家思想观念的复杂化。
风情与枷锁——妓女从良的艰辛
作者: 刘斌   来源: 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妓女从良   妇女与妻子   愿望需求   元杂剧   人伦礼教  
描述: 妓女是元杂剧中重要的女性形象代表。然而妓女从良作为解决妓女出路的重要途径,却异常艰辛和漫长。以宋引章为例,揭示妓女作为男性创作出的性玩物的悲剧,以及最终无法归入男性为主导的人伦体系的现实。
元杂剧女性群像解读
作者: 王天婵   来源: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本位社会伦理观念   心理补偿   元杂剧   价值取向   女性  
描述: 元杂剧中塑造了纷繁的女性形象,其间对于女性的价值取向的流露明显是元代文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生活与精神境遇的折射.其言说形式与叙事模式都表明元杂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在相当程度上仍然难以超越传统男性本位社会伦理观念的框套.
元杂剧《窦娥冤》到秦腔《窦娥冤》窦娥形象的嬗变
作者: 毛蕊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腔   窦娥形象   《窦娥冤》   元杂剧   嬗变  
描述: 《窦娥冤》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名作之一,后被各种地方戏改编上演,经久不衰。1958年,马健翎先生将其改编为同名秦腔剧,至今仍在戏曲舞台上上演。马先生把元杂剧中的人物张驴儿父子改为母子,并且将窦娥冤
女人“活”起来:元杂剧中看元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薛兰兰   王琦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   人性人格   个性尊严   元杂剧   女性意识  
描述: 元杂剧中塑造的不同阶层、情态各异的青年女性形象,摆脱了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模式。她们以其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自觉追求自己的理想与幸福,追求平等而独立的人格尊严而备受关注。她们的反抗意识和叛逆行为
论元代山东杂剧爱情戏
作者: 李秋晨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   寒士   爱情戏   元杂剧   女性形象  
描述: 元代山东的爱情戏塑造了勇敢、热情、敢于跟封建礼教做斗争的女子形象,既有大家闺秀,也有青楼妓女。戏剧展现了元代文人落魄的地位和凄惨的生活。
试论元杂剧之爱情剧中的懦弱男性形象
作者: 王晓航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元杂剧   懦弱   责任   爱情剧   男性  
描述:元杂剧的爱情剧中,创作者们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独具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敢作敢为,坚强智慧,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而男性却表现得懦弱与胆小,在这懦弱的背后,包含了男性肩负的责任和创作者们对待爱情和社会的双重理想。
试论元杂剧中的妇女形象
作者: 徐静   来源: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捍卫尊严   元杂剧   妇女形象   正义   反抗礼教   爱情自由  
描述: 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塑造上的一个典范。尽管她们性格迥异,身份不同,但都不同程度的展现了自主意识,在她们追求爱情、反抗礼教以及捍卫尊严和正义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对元杂剧中具有典型性格特征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类和评析,指出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历史功绩与现实意义。
元杂剧中底层女性形象分类分析
作者: 海南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元戏曲   窦娥   元代杂剧   谭记儿   元杂剧   鲁大夫秋胡戏妻   贞节观念   《西厢记》   旦本   中底层  
描述: 戏曲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观众。元杂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以往各代更为丰富。仅旦本剧就占《全元戏曲》的二分之一以上。以"窦娥"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底层女性形象,其艺术高度
< 1 2 3 ... 5 6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