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他者”的意识重建
作者: 杨靖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世界观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他者   《倾城之恋》  
描述: “他者”是女性文学中一个醒目的字眼,女性对“他者”身份的认识象征着女性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本文就《倾城之恋》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白流苏和萨宾娜,来分析她们对自我与“他者”的认识,从局部来观看女性世界观的变化。
男权社会下的牺牲品——浅析《喧哗与骚动》中女性“他者”形象
作者: 武丽媛   张巧毅   来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他者   《喧哗与骚动》  
描述: 福克纳,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他在作品中刻画了许多女性人物的形象,但是大部分都成为了男权社会下的附属品也就是女性“他者”,而且最终都走向了毁灭。本文将以《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为例分析福克纳笔下的女性“他者”形象,揭示在男权盛行的时代女性所受到的压迫,以及她们如何在压迫中走向人生悲剧。
论《复活节游行》中 “他者”的建构
作者: 屠献芳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叙述视角   构建   女性主义  
描述: 《复活节游行》讲述了格兰姆斯家三个女性“第二性”的生存以及女性构建自我的无望。三个女性人物个性迥异,承担着各自角色,却都因无法建构自我而陷入生存困境,甚至死亡。本文试从女性主义“他者”的不同视角,洞察理查德·耶茨作品中散落的女性主义意识。
《紫色》中家庭视角下的女性他者形象分析
作者: 冉凡敏   赵华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黑人女性   家庭  
描述: 通过对《紫色》中女性人物在家庭中的他者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女性是家庭中的他者,他者的形象体现在两性关系中,而两性关系不仅包含黑人的两性关系也包含白人的两性关系,两性关系的不平衡使男性把自己的欲望放置在主导地位,作为他者的黑人女性被父权的语言所压迫,丧失了主体地位,没有权力、没有话语权,然而作为他者的女性主体在不断的抗争中颠覆了父权制霸权,使得两性在不断的抗衡中走向和谐。
觉醒解构建构--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女勇士》
作者: 魏琴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后殖民女性主义   他者   话语权  
描述: 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来探究汤亭亭作品中华裔女性人物为冲破种族,性别,阶级差异所做的努力,并试图分析《女勇士》中华裔女性为争取话语权和寻求文化身份所做的斗争是研究她作品的一个切入口.通过身份解构和建构从他者到自我,华裔女性有了明确的身份.
论菲利普·罗斯小说《人性的污秽》中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作者: 陈惠星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人性的污秽》   困境  
描述: 《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包含了作家对二十世纪人类生存困境的无限关注.小说虽聚焦于男性主人公的身份问题,但其中呈现的几位女性人物也同样值得关注.身处在男性主导的美国社会中,她们或认同自身的“他者”身份,顺从地承受生命中的灾难;或以文盲的身份自居,消极地抵抗父权制的压迫;或压抑内心情感进入美国主流社会,企图颠覆父权制的压迫.然而,在一个由男性主导的美国社会,她们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浅析男性视角下的《缅甸岁月》:对女性他者地位的解读
作者: 许平   邱美英   来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人物话语   外貌描写  
描述: 本文通过细读的方法分析《缅甸岁月》中女性的人物形象,从三个方面,即外貌描写、人物话语以及男女两性情感关系解读女性的他者地位,并对奥威尔的性别等级思想进行深入的了解。
扭曲的欲望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与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他者   男权主义  
描述: 本论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莫瑞尔太太这位女性人物欲望的形成,发展,实现以及最后毁灭的过程,来说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只是“他者”,没有社会地位,欲望受到压制,她们的反抗是徒劳的。
扭曲的欲望: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儿子与情人》
作者: 刘丽专   来源: 文学与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他者   男权主义  
描述: 本论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莫瑞尔太太这位女性人物欲望的形成,发展.实现以及最后毁灭的过程,来说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只是"他者",没有社会地位,欲望受到压制,她们的反抗是徒劳的.
建构与想像:从《品花宝鉴》的性别倒错现象看性别的意义生成
作者: 闫月英   闫秀梅   来源: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他者   临时定义   性别倒错  
描述: <品花宝鉴>中女性人物是缺席的,但女性修辞却处处在场.历代文学中,男性一厢情愿地更新和定义娼优的意义,使其自相矛盾.每一次的性别意义,不过是同"男性"相对照时获得的临时定义.表面意义不断变化,不变的是背后的深层逻辑--男权文化对"他者"的建构与想像.
< 1 2 3 ... 9 10 11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