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物描写】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史记》中的女性漫谈
-
作者:
魏思妮
来源:
文学教育(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人物描写
女性形象
-
描述: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文学史上,她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人物描写与刻画。他笔下的人物跃动在各自"历史舞台"上,且不
-
人物形象描写:宫体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新贡献
-
作者:
归青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描写
宫体诗
诗歌艺术
-
描述:
诗歌与描写手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诗歌长于抒情言志,而短于描写刻画。在宫体诗之前的诗歌中较少注重人物形象刻画的作品,宫体诗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成为宫体诗的显著特征,这是宫体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新贡献。宫体诗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有:铺排手法、抓特征,写细节和细腻委婉的心理描写。宫体诗之所以注重在诗歌中刻画人物,根本原因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女性的需要。而南朝诗坛的体物潮流也是重要的原因。宫体诗既受到赋的影响,又受到咏物诗的影响。
-
匠心独运 不落俗套--谈《鄂伦春族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刻划
-
作者:
葛若玉
来源:
黑龙江民族丛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鄂伦春族民间文学》
书评
人物刻划
少数民族文学
人物描写
-
描述:
能巧妙地抓住读者的心理,与其独具匠心的人物刻划是分不开的。《鄂伦春民间文学》刻划了众多的人物,他们经历不同,性格各异。本文仅就其中的英雄人物、女性人物和反面人物谈一谈粗浅的看法。1.英雄人物、威武
-
爱德娜:一个孤寂的灵魂-评凯特·肖邦的《觉醒》
-
作者:
叶富莲
来源: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人物描写
长篇小说
爱德娜
凯特·肖邦
女性
-
描述:
在凯特·肖邦的长篇小说《觉醒》中,“一个孤寂的灵魂”是作家给予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最贴切的标签。爱德娜的“孤寂”不仅体现在她的自我感觉上,还体现在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上。爱德娜在孤寂中思考,在孤寂中觉醒。她对“妻业”、“母业”、贞操观的怀疑和否定成为后来女性文学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母题。
-
乐府诗三女性形象新解
-
作者:
朱献华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技巧
双璧
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乐府诗
《木兰诗》
人物描写
《陌上桑》
现实主义创作
罗敷
-
描述: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分别选用了著名汉乐府诗《陌上桑》和并称“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它们都来之于民间并传唱至今,体现出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此同时,诗中传神的人物描写、铺陈手法和映衬艺术,都体现了高度的创作技巧,使诗歌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些诗歌又都是叙事诗,都有较为完整的故
-
谈《史记》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
作者:
于兰
来源:
语文天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艺术感染力
文学巨著
历史人物
人物描写
文学成就
文学史
女性形象
“史家之绝唱
-
描述: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文学史上,她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人物描写与刻画。司马迁在写人时,又严格遵循着“实录”的原则。他笔下的人物,既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又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读《史记》,我们看到的不
-
《记叙文写作之人物描写》教学案例
-
作者:
吴秋红
来源:
现代阅读(教育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文训练
写作练习
学习小组
记叙文写作
写作对象
案例背景
情节结构
人物描写
写作训练
多媒体展示
-
描述:
到人物描写,再到情节结构,以期学生能有一个完整的训练效果。本学期第十六周周二第三四节课,我在10121班开展写作训练,进行记叙文写作之人物描写的课堂教学。本次教学活动中目的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对人物描写
-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独特的人物塑造艺术
-
作者:
胡光全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时期
形象塑造
悲剧
人文主义思想
人物描写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戏剧性的独白
-
描述: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独特的人物塑造艺术
-
出色的艺术再创造:从川剧《激流之家》说起
-
作者:
唐思敏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川剧
叙述结构
改编艺术
巴金
《激流之家》
人物描写
女性形象
-
描述:
出色的改编是再创造,特别对经典作家的经典之作的改编尤其如此。著名川剧作家徐棻根据我国文学大师巴金名作《家》改编、创作的川剧《激流之家》(2003年本,成都市川剧院演出),又一次把改编艺术的再创造演绎得格外的生动而出色。1941年,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在重庆改编了《家》(四幕话剧,1942年12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1943年4月由中国艺术剧社在重庆首次公演,盛况空前。解放后,在全国各地演出话剧《家》就更为普遍。
-
《陆犯焉识》:不容忽视的混乱
-
作者:
侯玲宽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队长
细节
社会变迁
混乱
人物描写
葫芦
作品
知识分子
颠覆性
严歌苓
-
描述: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迄今为止最长的一部小说,严歌苓在此一改其擅长的女性人物描写,转而关注知识分子在几十年社会变迁中的磨难和精神际遇,《陆犯焉识》因此又被视为严歌苓创作史上具有颠覆性意义的转型之作,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