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关于小红:读《红楼梦》札记
作者: 谢广田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闺秀   《红楼梦》   压迫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曹雪芹   丫环   札记  
描述: 曹雪芹感慨于“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不愿使其泯灭,在《红楼梦》里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又是极其错综复杂的:同是闺秀,有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同是被压迫者;有甘心屈从的,也有宁死不屈的;同是丫环,有对奴才事业无比艳羡的,也有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
女性画廊中的三棱体——试论弗洛伊德的“心智三重”与梁晓声笔下的姚玉慧
作者: 王灵芝   来源: 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唯乐原则   八十年代   中国文学   雪城   青年作家   简·爱   梁晓声   人物形象   三重  
描述: 在八七级中文函授生的暑假授课中,当讲到文学批评一章时,我们师生一同讨论评价了青年作家梁晓声的《雪城》,特别着重对女知青营教导员姚玉慧的三重性格进行了探讨和评价,从而提高了函授生分析作品、评价人物形象
丑奴儿
作者: 暂无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我之境   细节描写   女主人公   金谷   艺术感染力   色艺双绝   歌女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心理刻划  
描述: 丑奴儿
植根于沃土的乡野之花:谈肖冰的乡土题材小说
作者: 张龙福   来源: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乡土特色   小说创作   文学创作   胶东   中篇小说   乡土题材   长篇小说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从五十年代至今,肖冰同志一直在文学之路艰难而顽强地跋涉着.在这四十年的漫长岁月里,他呕心沥血地写诗,写散文,也写小说和剧本,文学领地里的十八般兵器他差不多样样都尝试过.天道酬勤,他付出的大量心血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他陆续出版了诗歌、小说、剧本等作品集子七部(散文也有多篇散见于全国各级报刊),他的名字也因而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熟悉.对这样一位长期深深地植根于生活的沃土,默默地、坚韧地从事文学创作并已取得显著成就的基层作家,我们的文学批评界理应给予热情深挚的关注和恰切诚恳的评价.如果用实事求是的眼光来
形象的回归─—第43届科克兰绘画双年展
作者: 童焱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库尔贝   绘画风格   科克   艺术家   人物画   双年展   叙事性作品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肖像画  
描述: 形象的回归─—第43届科克兰绘画双年展[美]罗伯特·埃德尔曼童焱译最近的科克兰美国艺术双年展检验了美国的人物画。这次展览集形式探索、社会政治评论以及心理分析于一体,展示了美国人物画的全貌。在科克兰美术馆展出的第43届美国艺术双年展把人物画重新引向了艺...
大地之子的情怀:吴应厦《女人啊,女人》评析
作者: 戴方   来源: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地之子   眼角膜   审美意识   个性特征   爱情   小说作品   张诗剑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诗人、作家张诗剑先生曾用他那潇洒飘逸的笔墨为本港作家吴应厦的小说《女人啊,女人》题词:“情似花,花开花萎花又谢,一片真情随水去.”(引自该书“六叔”之语),大陆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在《应厦著述评说》一诗中则这样写道:
漫话小岸的小说创作
作者: 孟宏儒   来源: 娘子关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期刊   女主人公   作家   思想观念   小说创作   文学创作   作品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阳泉的文学事业发展迅速,文学创作异常活跃,不但冒出了许多实力强劲的文学新秀,而且创作出一批很有档次的文学力作。且不说散见于全国各种报刊、杂志上的单篇作品,
传奇影星 私信拍卖
作者: 刘国强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里斯蒂   瑞典   影星   涂肥皂沫   银幕形象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拍卖行   私信   无声影片  
描述: 传奇影星私信拍卖刘国强编译一代影星葛丽泰·嘉宝生前的私人信件表明,这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的神秘影星讨厌幽闭独处,有如厌恶不得不与他人打交道。这些信件中的一部分将公开拍卖。“形单影只固然可悲,不过,与人共处又谈何容易!”她在致一个朋友的一封信中如是说。将...
林语堂小说魅力初探
作者: 徐云浩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品文   木兰   魅力   理想女性   《瞬息京华》   林语堂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中国现代小说  
描述: 林语堂小说魅力初探
形象和形象的涵义:图像学的反思
作者: 托马斯·马克埃韦斯   常宁生   邢莉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再现性   自然界   抽象绘画   艺术家   抽象艺术   艺术史   真正意义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抽象艺术、尤其是极端的艺术(theart of the Sublime)本世纪以来曾被许多人认为是艺术史的必然顶点,自史前以来一切过去的艺术都不可避免地朝着这个趋向发展。根据这一观点,再现性艺术(representational art)曾逐步扩大它对可视自然界的控制权,直到19世纪中期才完成了对其的全面控制。紧接着便是抽象艺术阶段的开始,而人类的控制力则通过这一阶段的艺术从自然界扩大到包括极端和绝对在内的领域。到了20世纪中期,象莱因哈特(Ad)
< 1 2 3 ... 47 48 49 50 5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