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死亡或超越——《觉醒》与《群芳亭》女性意识之探析
作者: 陈敬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女性意识   《群芳亭》  
描述: 从女性对自我的探求为切入点,将美国女作家肖邦的《觉醒》与赛珍珠的《群芳亭》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平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两位女主人公觉醒、反叛及追求独立的过程,探索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女性主义特征的共性与差异,以期在一个较深入的层面观照女性文学。
自由之殇,社会之痛:文化视角下《觉醒》中三位女性人物的不同命运
作者: 林鸿   来源: 巢湖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觉醒》   凯特·肖邦  
描述: 《觉醒》是美国著名女性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小说在讲述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真正自我和自由独立,逐步走向觉醒的故事的同时,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文章从当时的社会文化角度出发,分析了小说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形象——阿黛儿、芮芝和艾德娜及其各自不同的命运。三位女性人物均是当时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而三者各自不同的命运均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女性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而肖邦也借由这部小说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不合理的方面,并提出了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
小说《觉醒》女性主义文学特征分析
作者: 王卫强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反传统意识形态   话语革命   女性主义  
描述: 凯特·萧邦的小说《觉醒》不但具有明显的反传统意识形态的倾向,而且表现出女性主义文学的特征,从而展示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困境。作者通过塑造独特的女性人物形象,采用反叛男权意识形态的话语,描述反传统的女性行为,超越与男权制社会文化相联系的象征秩序以及运用弗洛伊德式意象等方式,形成了对传统意识形态的颠覆和反叛,引起了一场反映女性主义精神要求的“话语革命”。这是一部表现女性反传统意识形态的女性主义经典小说。
解析《觉醒》道路上的男性人物形象
作者: 曹鹤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觉醒》   埃德娜  
描述: 1899年美国女作家凯特萧邦最著名的《觉醒》一书问世,书中描写了女主人公埃德娜觉醒的过程。在通往觉醒的道路上,除了阿黛尔夫人和雷兹小姐的女性人物的推动作用,几位男性人物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埃德娜的觉醒。
“他者”之殇--从《觉醒》和《双鱼星座》看女性他者地位的变与不变
作者: 李昕   来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觉醒》   《双鱼星座》   女性主义  
描述: "他者"是客体、次要和从属的同义语,是波伏娃著名女性主义文论《第二性》的立论基础,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精准描述。《觉醒》和《双鱼星座》作为世界女性文学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在揭示女性"他者"地位方面,虽然存在表象上的差异,但本质的相似性和历史的承继性是不可否认的。社会进步中两性关系的改善毋庸质疑,然而,社会学数据支撑的文本分析表明,今日女性"他者"地位的本质,采取了更为隐性的形式,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斗争也更呈现新的复杂态势。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觉醒》研究
作者: 曲倩倩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肖班   女性主义  
描述: 《觉醒》被誉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作,跻身于美国经典文学之列。在小说《觉醒》中,肖班对女性情感、性欲进行了大胆描写,提出了女性婚姻自由、性自由等思想观念,在美国社会掀起了惊涛骇浪,遭到了评论界一边倒的全盘否定,被批判为"给道德女婴无法饮用的烈酒"。直到20世纪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文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觉醒》的文学价值,沉默了半个世纪的《觉醒》再获天日,作家肖班也声名鹊起,她对女性困境的关怀,对女性身份的质疑,对女性意识的挖掘,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女性主义运动
埃德娜的伦理悲剧——伦理视角下的《觉醒》
作者: 郝燕   来源: 红河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父权制伦理   埃德娜   资本主义伦理  
描述: 《觉醒》是美国女性文学中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从伦理学批评的角度解读该小说的伦理意义,为重估其文学价值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主要观点:在父权制伦理与资本主义伦理双重压迫下,主人公埃德娜陷入伦理困境中,经历了“叛逆—顺从—挣扎—超越”的心路历程,最终在自杀中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觉醒》是一出伦理悲剧,是肖班对美国19世纪末的女性如何建构伦理秩序的自觉探讨。
《觉醒》:女性主义文学的探索性尝试
作者: 王卫强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觉醒》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凯特·萧邦的小说《觉醒》一经出版就受到来自于各方的强烈批判,其创作主题和风格正如小说的主人公那样"离经叛道",与主流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小说用心理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在男权主义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反叛的心路历程,向人们提供了一个美国19世纪女性主义思想的典型案例。女主人公抗拒传统角色,追求独立自主,寻求"性"满足,但又找不到自我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最后以投身大海而告终。作者以革命性的话语,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诉求,但她笔下的人物内心中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无不体现出作者对传统男性文学的偏离和对女性文学的探索
《觉醒》:穿越时空的心灵之“视”
作者: 万雪梅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远”   《觉醒》   心灵之“视”   叙事视角  
描述: 凯特·肖邦的《觉醒》不仅是一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美学意义上的成功小说。作者的叙事视角穿越时空与我国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的三远有共通之处。它所展示的精神境界与现代西方叙事精神、与郭熙远论中所揭示的中国艺术精神相互交融,丰富我们的审美情趣,启示我们:心灵的倾向比人眼的视角更加本质。
伦理环境与小说《觉醒》的拒绝与接受
作者: 刘红卫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觉醒》   伦理环境   凯特·肖邦  
描述: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在美国文学史上命运多舛:1899年,小说出版后不久即招致当时评论家们的猛烈抨击,最终被搁置起来,几近销声匿迹。半个多世纪后,即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同样还是这部小说却重新得到关注,成为研究现代西方女性文学的模本,并稳稳占据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为什么同一部小说会在不同时期有着如此不同的境遇?如何看小说《觉醒》在美国文学史中的接受?本文借鉴接受美学理论,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并采用西方女权主义视角,在对《觉醒》逐渐被接受的历史过程的分析基础上,剖析接受者和接受活动所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