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齐红,伍荣华,汪渊之,朱逸冰,刘蕾】搜索到相关结果 33 条
-
女性生命认知与情感教育
-
作者:
齐红
伍荣华
汪渊之
朱逸冰
刘蕾
来源: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人文素质教育
教材
-
描述:
本书是面向高校女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编写的一本教材,全书共分八个专题:“历史”、“自我”、“人格”、“职场”、“情感”、“生态”、“信念”、“困境”,密切联系当下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导女大学生从历史、文学、哲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关注自我与当下的生存状态,学会分析、审视个人的生活处境,提升女性的生命境界,以便能够在最大意义上克服内心的困惑、调控自己的生活,真正实现健康、独立与个性的生存。本书可作为各高等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供对女性研究感兴趣的人士参考使用。
-
解读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朱逸冰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男权意识
王朔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圣母、天使、妖女、剩女四类。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看,这些女性形象大都是没有女性主体真实自我生存价值与生命意志的能指符码,从中可以觉察到王朔创作中浸透着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传统男权意识对女性角色的价值规范和内在欲求。
-
心灵的炼狱 新时期女性文学专论
-
作者:
齐红
来源: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文学
文学研究
-
描述:
本书分两篇“女性的自塑”、“女性的他塑”。研究了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的自我意识、家园意识、生命意识、乡土意识、爱情观念以及男性作家塑造女性形象的创作心理,男性作家笔下的都市女性形象,女性苦难的审美表现等内容。
-
中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主题解读
-
作者:
朱逸冰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生态女性主义
主题
和谐
-
描述:
生态女性主义于20世纪90年代渗透于女性文学创作,解构男性与女性、文化与自然等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强调女性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的和谐。中国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关注女性精神的健康成长,关注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渴望建立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女性与文明之间的新型平等和谐关系,探求由男性与女性作为双主体,共同构建人类社会的理想文化境界:自然生态和谐、社会生态和谐、精神生态和谐。
-
晴丽与苍凉
-
作者:
朱逸冰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
张爱玲
理想
女性话语
冰心
-
描述:
冰心与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长河中两道美丽的风景。冰心在一九一九年步入文坛,用“爱的哲学”营造女性晴丽的世界。四十年代成名的张爱玲,则以冷漠的态度俯视女性苍凉人生。由此,亲子、亲属、两性三种关系在冰心和张爱玲的文本中得到不同的诠释,折射出两位文化背景不同的作家所持的不同的文学追求:
冰心写通俗之物,抒普泛之情,以“审美”切入时代女性生活;张爱玲择世俗之人,书鄙俗人性,从“审丑”角度挖掘存在于一切时代中的女性生存真相。冰心笔下的女性认同男性中心论,依然停留在往外寻求力量和勇气的阶段;
-
论托尔斯泰女性形象塑造的思想艺术
-
作者:
伍荣华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争与和平》
女主人公
安娜·卡列尼娜
现实主义
托尔斯泰
思想艺术
少女时代
女性形象塑造
娜塔莎
道德探索
-
描述:
从尼古连卡到聂赫留朵夫,“托尔斯泰式主人公”虔诚的社会道德探索也是托尔斯泰的探索。从娜塔茨到马斯洛娃,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出作家在妇女问题上的思想轨迹。 从冲过客厅、滑脱披肩、大笑的那一刻起,娜塔莎的光彩就照亮了所有人的眼睛。她纯洁、聪颖又敏感好动。她会想象自己在月圆之夜“飞起来”,她会天真地认为自己前世是天使,她会“从进入舞会的那一刻起,就陷入了恋爱状态”……这就是少女时代的娜塔莎,全身心洋溢着生命的欢乐。 但作为具有强烈道德感和使命感的现实主义艺术家,托尔斯泰的主人公身上都负载着一定的道德和人生使命。
-
试论托尔斯泰女性形象塑造的思想艺术
-
作者:
伍荣华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试论托尔斯泰女性形象塑造的思想艺术
-
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女性情感——物化爱情的悲剧——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误区
-
作者:
伍荣华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爱玛
爱情悲剧
《包法利夫人》
-
描述:
爱玛的爱情始于诗意的幻想,终于堕落的欲望。她一辈子以“爱”为理想和人生寄托,可在实践“爱”的过程中却逐渐迷失于情欲的满足和物欲的享受,与追求爱情的初衷背道而驰。爱玛对爱情的认识存在误区,她的爱情悲剧实质是异化的悲剧,即把爱的实现建立在物欲和情欲的满足之上,结果物化了爱情,也物化了自己,最终变成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的爱情观及其实践对当代女性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
心灵的勘探与书写——试析女作家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乡村女性
心灵表现
-
描述:
女作家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虽然不多,但在塑造和表现时却体现出男作家所没有的优势,即对乡村女性内心世界的把握与传达,本文以罗淑、丁玲、和萧红为例分析了她们作品细腻而敏感的心灵书写,及因此而在艺术上形成的、与男作家的互补与映照。
-
女性写作:寂静之声
-
作者:
齐红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玫瑰门》
20世纪
陈染
女性写作
女性问题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私小说”
-
描述:
女性写作:寂静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