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魏国英,郑玉顺,唐觐英】搜索到相关结果 21 条
-
中国女性学学科:新契机下新进展
-
作者:
魏国英
郑玉顺
唐觐英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女性学
学科建设
研究进展
-
描述:
女性学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问世以来,学科体系日益细化和深化,并进入了高等教育序列,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从不成熟走向比较成熟。
-
“李阳家暴事件”媒体话语空间的“家暴”叙事
-
作者:
唐觐英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暴”叙事
性别的权力关系“
媒体
家庭暴力
-
描述:
该文从转型社会的历史-社会视野出发,以媒体话语空间为研究角度,考察了"李阳家暴事件"媒体话语空间的演进过程,分析了这一个案中"家暴"叙事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认为"李阳家暴事件"媒体话语空间存在偏向的问题,"家暴"议题中的"不平等的性别权力关系"核心议题属性未能得到设置与公共讨论,其"家暴"叙事是去性别化、去政治化的。
-
中国性别传播研究的当代议题:“性别传播的国际对话与合作”研讨会述评
-
作者:
唐觐英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述评
国际对话
中国传媒
议题
性别研究
合作
传播研究
-
描述:
为拓展传播学学科领域,促进中外性别传播研究的深入对话,及时总结我国性别传播研究的新进展,共同研讨当代性别传播研究发展的深层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与牛津大学国际性别研究中心,于2008年12月12~13日共同主办“性别传播的国际对话与合作”研讨会。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地区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地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者、青年学子,以及各地妇女界人士及传媒业界人士,共6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立足于当代我国性别传播研
-
话说“女记者之难”
-
作者:
唐觐英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缠足
女记者
女性
-
描述:
1897年康同薇成为中国第一位女记者,她也是那个时代少有的不缠足的女性先锋。不缠足与女记者共同成为开启女性走出家门、进入社会新时代的标志。女记者一词,既承载着梦想,也浸透着艰辛。当今工作节奏之快、强度之大,自不待言。而且,女记者投身社会,需
-
社会性别视野中公共讨论的三个关键问题:以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为案例
-
作者:
唐觐英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讨论
社会性别
publicdebale
舆论
“家庭暴力”议题
publicopinion
批判性
女性声音
对话
-
描述:
公共领域概念对于促进妇女解放有着积极意义,舆论则是“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舆论,除了从“竞争性”角度理解,还需要从“公共讨论”角度把握。本文以“舆论作为公共讨论”角度,从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实践出发,吸收社会性别理论,结合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实践,本文考察了公共讨论的三个关键问题:女性声音、对话、批判性。本文的观点是:舆论作为公共讨论,其内涵包含“多元声音”、“对话”、“批判性”。
-
"中韩女性教育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
作者:
魏国英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论坛
女性教育
妇女问题
北京大学
专家学者
中韩
历史文化研究
性别研究
-
描述:
2007年4月14日,由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和北京大学中韩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韩女性教育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五十余位女性研究和女性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
从女性研究到女性学学科建设:高校女性学发展脉络
-
作者:
魏国英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脉络
女性研究
本土特色
女性学
高校
-
描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的新时期高校女性研究,从传统既有学科的女性分支研究到独立的女性学学科建设,走过了"自下而上"的启动和"自上而下"的推进,"从外到内"的开拓和"从多到一"的整合,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批判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探索之路,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女性学的成长路径和本土特色。这既是高校女性研究不断深化的结晶,也是我国女性学学科持续发展的财富。
-
女性学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问题
-
作者:
魏国英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理论
方法论
女性学
唯物史观
-
描述:
我国女性学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在传统学科女性研究不断深入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伴随着女性学知识与理论系统的不断完善,女性学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不断推进,初步呈现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和以社会性别理论为指导的两种探索模式,并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
-
女性学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
作者:
魏国英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女性学
学科建设
学理论
-
描述:
20世纪后二十年,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走过了艰难起步与不断发展的时期。进入21世纪,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理论已成当务之急。在此,我仅就女性学理论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思考,请方家指正。一、关于“女性学”和“妇女学”“妇女学”名称,沿用许久。但我认为,这门学科应改称为“女性学”。这是因为,其一,这门学科是从性别的角度,把人类的一半作为客体对象来研究,称“女性学”要比称“妇女学”更科学、更准确。其二,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女性”是一个超越社会关系泛指“女人”的合适概念。应该说,在当下习惯话语中,“女性”与“妇
-
女性学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
作者:
魏国英
来源:
现代妇女(下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学
学科建设
-
描述:
20世纪后二十年,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走过了艰难起步与不断发展的时期。进入21世纪,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理论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女性学理论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