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女性意识的培养
-
作者:
熊钟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女性意识
中学语文教学
中文文学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教育战线上接触了很多现在的中学生,我发现现代中学生的女性意识非常陈旧,大多数中学生都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女生大多只注重外表的修饰,却不注意自身内在素质的提高。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我认为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中学生现代女性意识的培养塑造存在问题,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纸上谈兵,不能真正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给学生带来指导和帮助。而女性主义研究界也忽略了对正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中学生现代女性意识的培养问题。选题意义:第一、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个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了当代中学生女性意识的现
-
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张爱玲王安忆的小说
-
作者:
罗毅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俗生活
类型人物
典型人物
悲剧意识
女性书写
-
描述: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两个奇异的亮点。她们经常同时出现在评论家的文章里和读者的心目中。论者为何将王安忆与张爱玲联系在一起,相提并论?她们之间有怎样的渊源?归根到底,将两位相距半个世纪的女作家联在一起的关键词是上海和上海的女性。
以张爱玲而论,她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以女性化的世俗取向,不同于“五四”激进女作家冰心、丁玲等的书写姿态,冷峻理性地审视着上海女性,鲜明地描绘出一群没落贵族女人的“太太生涯”,如《倾城之恋》中孤注一掷以残存的青春成就一桩婚姻的白流苏,《金锁记》中被黄金
-
离婚中的女性与建构的女性观:以《申报》关于上海离婚诉讼案报道为例(1927-1937)
-
作者:
钟文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离婚
离婚感受
建构的女性观
女性
-
描述:
本文欲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离婚现象为焦点,以1927—1937年上海《申报》的离婚纠纷报道为基础。一方面通过案例梳理分析近代女性离婚的情形,一方面通过报刊上知识分子围绕离婚问题的讨论探讨近代知识分子建构的女性形象,以认识近代女性离婚的社会文化意义。从女性自身对离婚的认识及其与知识分子所建构的女性形象的出入,来探讨近代历史的多面性及女性解放的被动性。 从《申报》报道的离婚案例中,笔者发现这一时期的离婚纠纷呈不断增长趋势,离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女性主动要求离婚。不过离婚的原因却不同,一大部分女性是因为
-
从“贤妻良母”一词的翻译看女权话语建构中的翻译规范(1895-1915)
-
作者:
朱翠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贤妻良母
翻译规范
女权话语
-
描述:
晚清时期,大清帝国面临内忧外患,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知识分子欲通过翻译西方现代政治观念来拯救中国。“男女平等”、“女权”等概念也在这一次翻译浪潮中被引入中国,这些概念引起了关于女权的一场讨论,而更多被翻译来的各种语汇以及文学女性形象进一步丰富了这场讨论。在种种语汇中,“贤妻良母”一词得到了很多关注以及长时间的争论。“贤妻良母”一词经由日本翻译至中国,在这一翻译选择的背后,是维新派知识分子面对强大的西方和遗失的本土传统时的矛盾。 本文采用图里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及其方法,将“贤妻良母”一词的翻译重置于当时复杂的
-
女性权威的建构与消解
-
作者:
王会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建构和消解
权威
-
描述:
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爱略特以其小说严肃的道德主题、哲理性的语言而跻身该国“伟大的传统”之列,与亨利·詹姆斯和约瑟夫·康拉德等男性作家并驾齐驱,同时,她又力图书写女性的命运,细腻地刻化女性的心理,与奥斯丁等同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的典范。但是,作为处于维多利亚时期亚文化群的女性作家,她始终带着自身不可消解的矛盾,她同情女性又不时表现出对男权的认同,她遵循女性作家的话语规则却又时时落入男性话语的圈套,这一矛盾表现在她对女性的叙事之上,存在着建构和消解女性权威的悖谬。
本论文以女性主义叙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