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笔下女性人格现象的文化诠释
作者: 罗雪松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创作   女子教育   人格现象  
描述: 表现女性人格现象是五四女性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是五四女作家笔下人格现象的深层原因.通过分析五四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人格现象与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的关系及意义,为多角度认识五四时期女性创作提供帮助.
边缘化的女性叙事安妮塔.布鲁克娜《湖畔宾馆》和苏童《妻妾成群》中两个知识女性形象伊迪斯·霍普与颂莲之比较研究
作者: 平雪美   来源: 贵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社会   便利婚姻   姐妹敌对   边缘化   知识女性  
描述: 安妮塔.布鲁克娜是享有国际声誉并活跃于英国文坛的当代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湖畔宾馆》(1984)荣获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该作品成功塑造了聪慧、孤寂、思想敏锐的大龄未婚女主人公伊迪丝.霍普。她渴望爱情却最终单身依旧,成为社会“看不见”的人。苏童是我国知名先锋作家。被称为代表作的小说《妻妾成群》(1989)为其赢得了世界性声誉。该作品聚焦女主人公颂莲。身为大学生的她带着美好的愿望走进围城,却陷入了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之中,陷入同性相煎的可怕厮杀和无尽恐惧之中。清纯的“莲花”终因陈家花园的秘密震惊而变成了
从圣母到维纳斯:罗塞蒂象征主义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 谢雪晴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塞蒂   性别政治   象征主义  
描述: 英国艺术家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1828-1882)是拉斐尔前派和工艺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不仅写诗,而且作画,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他创作的高峰期正处于欧洲绘画从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时期,而他的创作也带有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回顾罗塞蒂的诠释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研究都集中在罗塞蒂的一个时期。正如大卫.里格(David Riede)所说,批评家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定义一个典型的罗塞蒂,却很少能定义一个辩证的罗塞蒂。基于罗塞蒂创作的这种辩证性,本文试图以罗塞蒂的两幅绘画为样本,去比较其两个
波伏瓦女性主义思想及当代意义探讨
作者: 何雪梅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女性形象研究   波伏瓦   女性主义思想   第二性  
描述: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Beauvroir 1908—1986),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之一”,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作为女性主义理论的先驱,她受到了同时代和后代人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和理论对全世界的妇女运动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法国当代女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家、女权运动的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波伏瓦一生著述颇丰,其小说和批评散文无不散发着浓烈的女性主义气息,尤其是她的论著——《第二性》,集中体现了她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思想
在线城市白领:网络空间的社会性别研究
作者: 曾雪凤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弥合   白领女性   性别数字鸿沟  
描述: 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证明,它的出现有利于打破知识障碍、参与障碍和经济上的障碍等等,但是并非所有触网的人群都能打破这些障碍,因为不同人群的网络效应还受到不同的教育水平、职业特点、政策法律和社会舆论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女性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视角,对方兴未艾的白领网上行为进行了社会性别差异研究。本文首先阐明了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所借鉴的主要理论成果;其次从上网程度、上网内容和上网心态三个方面,探讨了白领网上行为的性别差异;然后通过对白领女性网上构建自我的实践——博客生活的呈现,分析博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与批评研究
作者: 王军   高雪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华裔女性文学   颠覆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  
描述: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产生的一支少数族裔的女性文学.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和男权制社会的双重压迫下,利用当代文学批评理论,通过女性特殊的视角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力争颠覆西方殖民主义话语和男性话语的中心地位,重新构建美国少数族裔女性的性别身份和文化身份.同时,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作家的作品表达了她们时美国重大社会问题的思考,并折射出各自不同的文化历史传统,为美国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女牲文学的崛起及其代表作家
作者: 杨雪梅   来源: 卫生职业教育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崛起   代表作家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的众多作品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喧闹与张扬,围绕人性的各个层面,文学再次绽放出迷人的笑颜。诗歌、散文、小说以各自独特的风格不断激活深藏在普通人身上的人性,人性的复苏则唤起了文学的进程。其中,大量女性作家的堀起,更让中国文坛焕发出迷人的光彩。[第一段]
《诗经》时代女性审美论
作者: 张雪梅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美   《诗经》时代   德美   女性审美  
描述: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既包括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诗篇中的女性形象,也包括男性创作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这些女性形象所具有的独特的美的特质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清晰的了解人类文明之初的一个重要时期——周代社会的审美特点以及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风貌。全文将近4万字,分为三章。第一章是溯源部分。分析讨论了史前时期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的审美观念的发展和女性的审美特质。从“美”“善”“好”等字源学意义、女性雕像、远古神话、原始陶器艺术等四个方面考察新石器时代女性所具有的丰硕的外形美,富有创造
从叙述视角看《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作者: 李雪萍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有限视角   女权主义   全知视角  
描述: 叙述视角在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对他作品的视角分析着重于人物心理探索。视角的分析对作品意识形态的理解同样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其早期代表作《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小说《淑女画像》中呈现了双重视角叙述模式,即叙述者的全知视角及人物有限视角。论文从三方面对此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分析小说中全知视角叙述模式下叙述者隐性评论,揭示了叙述者对女性独立代表人物的欣赏,对传统男权文化所美化的女性形象的贬抑,以及对男权至上文化的批判。第二部分分析有限视角叙述模式下,自
超验主义、浪漫主义、乡土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张雪桦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拓荒者   《啊   超验主义   浪漫主义   薇拉·凯瑟   乡土主义  
描述: 薇拉·凯瑟(Willa Cather 1873—1947)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和优美诗意的手法,从多个角度描写了19世纪末期美国中西部开拓者顽强坚韧的创业精神和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有评论家把她与亨利·詹姆斯、海明威、福克纳等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相提并论,甚至推崇她为“美国立国以来最伟大的一名女作家”。《啊,拓荒者!》是凯瑟“拓荒文学”(又称“边疆小说”、“内布拉斯加草原小说”)的起点和代表作之一。目前国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与评论主要侧重于三方面:主题(拓荒时代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