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黑人女性的身体诉求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酷儿理论视域下的黑人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身份诉求(SC13WY18);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酷儿理论维度的托尼·莫里森作品研究(14SA0131
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 第小明   闫雪梅   来源: 榆林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从新时期初年的摸索到世纪末的开放性格局,经历了近20年的实践过程。在回顾20世纪末女性文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做出整理与分析。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主题的嬗变
作者: 孙雪鹏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嬗变  
描述: 从五四时期开始,中国女作家陆续成批登上文坛,努力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以不尽相同的创作方式、创作选择塑造出不尽相同的人物形象,激活和抒写了女性历史,并对长期处于昏睡状态的女性自我意识进行发掘、探询。伴随五四时代转型期主旋律的演示,一束爱的阳光,首先洒向觉醒中的现代中国的女作家们。这使她们感到昂扬振发,感到新鲜,也感到困惑,以至不能自抑地要拿起笔来记述一个个为时代赐予的全新的主题。面对这让人炫目也让人措手不及的爱的阳光,她们的反应、省思及笔下所作的艺术表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与批评研究
作者: 王军   高雪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华裔女性文学   颠覆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  
描述: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产生的一支少数族裔的女性文学.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和男权制社会的双重压迫下,利用当代文学批评理论,通过女性特殊的视角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力争颠覆西方殖民主义话语和男性话语的中心地位,重新构建美国少数族裔女性的性别身份和文化身份.同时,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作家的作品表达了她们时美国重大社会问题的思考,并折射出各自不同的文化历史传统,为美国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毁灭和新生: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和《觉醒》中的水意象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思想   水意象   女性悲剧  
描述: 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以及肖邦的《觉醒》是19世纪西方女性文学中的名著。两部小说中对河流和大海的描写都与女主人公的命运密切相关。本文从19世纪宗教观对两位作家的影响出发,探寻水意象这一文学现象在女性文学中与女性悲剧的联系。
女牲文学的崛起及其代表作家
作者: 杨雪梅   来源: 卫生职业教育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崛起   代表作家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的众多作品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喧闹与张扬,围绕人性的各个层面,文学再次绽放出迷人的笑颜。诗歌、散文、小说以各自独特的风格不断激活深藏在普通人身上的人性,人性的复苏则唤起了文学的进程。其中,大量女性作家的堀起,更让中国文坛焕发出迷人的光彩。[第一段]
从和谐到疏离与反叛
作者: 陈雪梅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熟   母女关系   觉醒   女性文学  
描述: 现当代女性文学中母女关系写作出现过三次高潮,每个高潮期都有自身特点。通过对三次高潮期代表作家作品 的分析,展现出现当代女性文学中母女关系呈现出从和谐、疏离走向反叛的变化,表现了作家女性意识由朦胧到觉醒的进程,标志 着女性文学由稚嫩到成熟的发展。
英国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女性意识觉醒之关联:重读《简·爱》
作者: 张英雪   来源: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女性意识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描述: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是资产阶级崛起,资本主义扩张的黄金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进步,女性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女性对自我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关注使女性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潮流开始出现并不断壮大。夏洛特的《简.爱》正是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以《简.爱》为研究文本,认为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对女主人公简.爱女性意识觉醒具有双重效应,通过论述资本主义发展与简.爱女性意识觉醒的相似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对简.爱性格的影响揭示了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崛起与女性主义意识觉醒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爱德娜和麦琪悲剧的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分析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利争斗   压迫的集体性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分工  
描述: 《弗洛斯河上磨坊》和《觉醒》是19世纪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乔治.艾略特和凯特.肖邦分别在小说中表达了觉醒女性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和渴望,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父权制下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两位女主人公麦琪和爱德娜同为觉醒女性却都以悲剧告终。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性别分工将她们禁锢于家庭之中,而难于成功的家庭权利争斗以及女性压迫的集体性都注定了她们命运的悲剧性。她们的悲剧结局揭示了资本主义和传统父权制对女性命运的相互作用,说明只有改变社会和传统的性别观才能真正改变女性的命运。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论“六、七十年代生”女性作家创作的话语建构
作者: 刘雪清   来源: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女性作家   意义   艺术世界  
描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活跃着一批颇为引人注目的年轻女作家们,她们以其惊世骇俗的文本内容和高傲不驯的反叛姿态,让众多评论家和读者为之侧目、震惊。本文主要从主体性在文本中的凸显性、在城市中蜿蜒盛开的菟丝花、意义好似扎紧口的气球、在女性艺术世界中的审美探幽四个视角切入,来探究当下女性文学创作话语建构的个性化艺术特征。
< 1 2 3 ... 14 15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