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雪】搜索到相关结果 179 条
-
是个性解放,还是生命的诉求?——对《雷雨》中蘩漪形象的再认识
-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个性解放
生命诉求
-
描述:
蘩漪是曹禺先生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丰富、最复杂也最具光彩的一位.在对曹禺作品的众多研究中,蘩漪被认为是追求个性解放和反封建的典型人物形象.本文试从曹禺先生的<雷雨·序>和蘩漪本人的言行入手,对蘩漪反抗行为的动机做一新的探讨.
-
命运孤舟横流沧海
-
作者:
王风雪
来源:
新语文学习·高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人性
玛丝洛娃
复活
西伯利亚
托尔斯泰
文学活动
艺术成就
贵族阶级
长篇小说
-
描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列宁称他是伟大的艺术家,在半世纪以上的文学活动中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深刻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使托尔斯泰成为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19世纪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其处女作是《童年》,它与后来的《少年》《青年》构成“自传三部曲”。托尔斯泰退役回到家乡后,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后夭折。期间,他两次出国,写下《暴
-
抗拒性阅读与女性批评的建构——评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
-
作者:
吴笛
徐绛雪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视角
抗拒性阅读
性政治
性的角色
女性主义
-
描述:
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里程碑.她从性别差异入手,通过解构的方式,确定了重读文本、重新认识性别身份对再现女性形象的重要性,打破以往以男子为中心的创作、阅读和批评的规范,消解了传统上男性作家在文学中再现女性形象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以女性特有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和批评视角对作品进行阅读和剖析,建构了一种女性主义的阅读和批评方式.
-
从《永远有多远》看铁凝小说对女性生存困惑的关注
-
作者:
张雪梅
来源: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惑
铁凝
小说
女性
-
描述:
铁凝的小说《永远有多远》塑造了一个仁义善良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内涵却是这个女孩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她是的不是她想是的。文章通过对小说的解读,探析了铁凝对女性生存困惑的深层关注。
-
没有翅膀的天使
-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作家
传统化模式
军旅小说
女性形象
文学研究
-
描述:
新时期军旅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存在一种传统化的模式,即:女性形象作为小说的“粉红色的装饰”和显现男性英雄的“镜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服务于男性主角;对表现完美女性形象的偏爱,即“天使的梦想”;以“贤妻良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伦理道德规定。
-
一样钟情,两样风景:《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娇红记》中女主人公形象比较
-
作者:
李雪枫
来源:
中华戏曲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女主人公
主人公形象
爱情悲剧
主要表现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孟称舜
女性形象
必然胜利
-
描述:
《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明末孟称舜所著的一部传奇。《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前期所创作的一部具有喜剧风格的悲剧。莎士比亚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主要表现人文主义爱的理想,以及这种理想的必然胜利;孟称舜则通过申纯和王娇娘
-
是个性解放,还是生命的诉求?:对《雷雨》中蘩漪形象的再认识
-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个性解放
生命诉求
-
描述:
蘩漪是曹禺先生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丰富、最复杂也最具光彩的一位。在对曹禺作品的众多研究中,蘩漪被认为是追求个性解放和反封建的典型人物形象。本文试从曹禺先生的《雷雨·序》和蘩漪本人的言行入手,对蘩漪反抗行为的动机做一新的探讨。
-
从需求层次探究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抗争
-
作者:
李雪荣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存困境
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
女性的出路
-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近年来崛起的加拿大小说家、诗人兼文学评论家,迄今已发表四十多部作品,她以其丰富的创作和深刻的思想为自己在加拿大文坛乃至世界文坛赢得了荣誉。本文以她的短篇小说《著名诗人的墓碑》、《紧急关头》、《舞女》和《从火星上来的人》为例,借鉴西方文艺理论,即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来探讨其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生存困境,由此引发我们对女性未来之路的思考。
-
阿尼姆斯原型视角观照下的《爱玛》主要女性人物
-
作者:
刘雪琪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射
爱玛
阿尼姆斯
荣格
女性人物
-
描述:
在荣格原型理论之阿尼姆斯原型的观照下,《爱玛》主要女性人物之阿尼姆斯即男性特质,因个体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在发展程度上存在极大差异。爱玛因阿尼姆斯发展过度而男性特质突出,由其被动投射觅得情感归宿;简·费尔法克斯因阿尼姆斯发展适度而提供合理补偿,其正确投射成就美满姻缘;哈丽埃特则因阿尼姆斯发展不足而女性特质浓重,异性交往经历使其得到促发,并最终正确投射。
-
迫害林市的幕后推手
-
作者:
刘雪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罔官
《杀夫》
变态
-
描述:
台湾女作家李昂的《杀夫》从性角度切入,揭示了女性受男性压迫的悲惨的生存状态。本文试分析造成林市悲剧的另一女性人物阿罔官的变态心理。
<
1
2
3
...
12
13
14
...
16
17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