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陈婷】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团结动员全省妇女投身新跨越
-
作者:
陈婷
来源:
四川日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劳动就业权利
国际妇女节
三八红旗手
妇女运动
50华诞
妇联工作
节日的祝贺
新跨越
妇女工作
投身实践
-
描述:
团结动员全省妇女投身新跨越
-
在“害与被害”中交织的曹七巧——论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
-
作者:
陈婷
来源:
中国市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
黄金欲
金锁记
枷锁
人生悲剧
爱情
婚姻
悲剧意识
人性扭曲
-
描述:
张爱玲这位早慧的女作家,童年时期家庭的失落以及后来恋爱、婚姻的不如意形成了她深刻的悲剧意识。特别是那些女性人物,她们难以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桎梏,上演了一幕幕人生悲剧。在这些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人物中,《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格外引人注目。
-
元明戏曲作品对明清女性情感的影响
-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情感读本(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元明
性别色彩
元杂剧
戏曲作品
明清
描写对象
女性人物
-
描述:
王国维说:“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而女性在戏曲作品中大放异彩、占据重要地位亦是始自元杂剧。“元杂剧或旦或末一人主唱的体制,使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了明显的性别色彩,女性人物成为主要描写对象有了体制的保障。”
-
元明戏曲作品对明清女性情感的影响
-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元明
性别色彩
元杂剧
戏曲作品
明清时期
描写对象
女性人物
-
描述:
王国维说:“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1]而女性在戏曲作品中大放异彩、占据重要地位亦是始自元杂剧。“元杂剧或旦或末一人主唱的体制,使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了明显的性别色彩,女性人物成为
-
元明戏曲作品对明清女性情感的影响
-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情感读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明代戏曲
女子无才便是德
《牡丹亭》
元杂剧
戏曲作品
女性人物形象
杜丽娘
描写对象
戏曲家
-
描述:
王国维说:"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 [1] 而女性在戏曲作品中大放异彩、占据重要地位亦是始自元杂剧。"元杂剧或旦或末一人主唱的体制,使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了明显的性别色彩,女性人物成为
-
真人版vs.卡通版:年轻女性的A片经验诠释与文本偏好研究
-
作者:
陈婷玉
来源:
台湾性学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阅听人研究
色情
A片
接收分析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研究檢視以男性爲觀視主體的A片對當代女性的性實踐有何意涵,及女性閱聽人有何特殊的解讀與消費方式。本研究採取質化閱聽人研究取向,深度訪談八位女性。研究發現,某種程度而言,A片之於女性和男性一樣,具有提供性知識、技巧及增進性事情趣的作用。而有無性愛的體驗則影響女性對A片的解讀與對文本類型的偏好;對尚無性經驗的女性而言,真人版A片貼近真實,易於體會及揣摩而有助情慾的解放;而對已經有過性經驗的女性而言,卡通A片的劇情多變,富於想像空間,能滿足現實生活中無法達到的性歡愉。另外,有經驗的女性會將自身性愛經驗與真人A
-
女权的呼声——试评吉尔曼的《黄色糊墙纸》
-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台州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糊墙
男权社会
女作家
妇女文学
女权主义者
妇女运动
理解和信任
丈夫
妻子
女权思想
-
描述:
作者吉尔曼是一位激烈的女权主义者,《黄色糊墙纸》是她的代表作。作品中她将矛头指向以丈夫为中心的男权社会,为此她选择了一个中产阶级的“模范丈夫”为抨击对象,使女权呼声更加嘹亮,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为丈夫的男主人公似乎是尽职的,妻子也确信丈夫对自己是爱怜的,并努力调整自己来适应他。其实他们的爱情缺少理解和信任,他们的婚姻关系被异化了,结果致使妻子成了疯子,这里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原因。
-
性别追求的失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某些缺失
-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百花洲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陈染
美女作家
私人生活
女性写作
网络写手
女性主
个人化写作
后结构主义
当代女性文学
-
描述:
20世纪80、90年代,女权主义始终处于世界批评思潮的中心,80年代世界三大批评思潮是女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90年代则是女权主义、新
-
诗张一帜原非易 胸有千秋未肯狂:汪端诗歌简论
-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诗人
汪端
咏史
-
描述:
清代吴越地区的女性文学活动异常活跃,涌现了一大批女作家,其中女诗人汪端的咏史诗和论诗诗开辟闺秀文人创作的新领域。她的诗学天赋和独特的成长背景是她能够在清代才女中独树一帜的先决条件;她虽身为闺秀,然其咏史诗却显然流露出一股热血男儿的英雄气概;汪端对性别意识的表达比较含蓄,对婚姻和家庭的感受在诗歌中鲜有体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理性的声音。汪端诗集《自然好学斋诗钞》,是她对历史的评价和对女性角色的认知的载体,体现了她闺秀和学者的双重身份。
-
试评“美国第一代女性文学”
-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忘
女性意识
原动力
-
描述:
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提出“美国第一代女性文学”这一概念 ,旨在改写文学史。在批评家放宽 “女性意识”这一标尺的前提下 ,美国第一代女性文学有可能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以沃顿为代表的女作 家渴望暴露女性受压迫的被动命运 ,其创作动力源于痛苦和愤怒 ;以凯瑟为代表的女作家表达了对女性的热情 和钦佩 ,其创作动力源于激情和自信。这两种原动力是建构第一代美国女性文学的基础 ,有力地否定了男性 文学传统中的女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