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郝婷婷,张雪,李静】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
作者:
张雪峰
来源:
现代交际(学术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凌叔华女性意识自我审视
自我价值
追求独立
-
描述:
凌叔华的小说是关于女性的小说,她的作品也带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在她的短篇小说集《花之寺》中,塑造了封建家庭的太太、封建家庭的闺阁小姐以及闺阁中的新式女性这三类女性形象.这三类女性虽同出于封建家庭,但面对新的社会风尚却呈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本文通过这三类女性形象对作者凌叔华的女性意识进行探索与分析.
-
鱼玄机诗作“爱与生命”主题中的女性意识探赜
-
作者:
张雪梅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爱与生命
鱼玄机诗作
-
描述:
作为有着较高文学素养却命运多舛而短暂的唐代女冠诗人,鱼玄机历来颇受争议。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人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地加强;加之女权主义的逐渐兴起和妇女运动的持续深入,鱼玄机诗作中女性意识的价值渐渐被后人认同,甚至赞赏。从“爱与生命”主题表现的角度,可更深刻地认知鱼玄机诗作中的女性意识。
-
《雅各的房间》中的女性边缘化问题研究
-
作者:
张雪琼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化
《雅各的房间》
女性
中心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三部小说《雅各的房间》被公认为其写作生涯的转折点。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首次尝试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并形成了她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按时间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式,转而采用了不连贯的叙述方法为读者呈现了碎片化的情节,这种创新的形式使得《雅各的房间》成为了伍尔夫作品中最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国内外的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独特新颖的叙述方式,却忽视了其中蕴含的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部小说绝不仅仅体现了伍尔夫想要打破文学传统的意图,更反映了她力求
-
论《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两性关系的困惑
-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两性关系
女性形象
精神危机
-
描述:
索尔·贝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曾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及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种奖项,被誉为继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当代美国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至今已出版了包括《奥吉·马奇历险记》(1953),《赫索格》(1964),及《洪堡的礼物》(1975)在内的9部长篇小说,还有3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剧本和4部其他著作。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为贝娄的晚期佳作,集中体现了贝娄本人对当代社会婚姻,爱情的思考。这部作品在表现男女关系及婚姻恋爱主题方面极具有代表性,本论文
-
论女性自然观的构建:以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中的三部女性小说为例
-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文学批评
三次浪潮
女性小说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自然观
-
描述:
本论文旨在系统研究英美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下自然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构建,全面考察英美生态文学批评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论文不仅着重探讨了每次生态文学批评浪潮的思想内涵、三次浪潮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传承关系,而且对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女性小说家的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态思想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剖析。论文以英美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中有重要影响的三位女性作家安娜·詹姆森、托尼·莫里森和露丝·尾观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依据,以文本分析为方法,深入探讨了她们作品中所反映的
-
当代中西方电影对国人想象与现实研究
-
作者:
弥沙
张雪莹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国人想象
离散文学
中国符号
《喜福会》
-
描述:
在当代,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不断增加,成为吸引国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摄制于1993年的电影《喜福会》改编自同名小说,反映了在美国的几个中国家庭中的女性形象。由于作者谭恩美自幼在美国生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误解,其作品中的中国人物形象和他们外在的那些能体现其母国元素的中国符号失去了象征意义,导致电影意义的疲软和缩水。而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由于其作者严歌苓有着中国的成长经历,张艺谋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文化意象丰满的中国人形象,满足了观众对中国人物的想象。
-
《血腥伯爵夫人秘史》中的“血腥女伯爵”人物形象解读
-
作者:
李静波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伯爵
爱情悲剧
双重人格
-
描述:
影片《血腥伯爵夫人秘史》是以匈牙利著名的女"吸血鬼"——伊丽莎白.巴托利的历史为蓝本改编而来的。电影摒弃了历史中对伯爵夫人的病态描述,通过讲述她传奇的人生经历,不但让观众了解到这场由爱情引发的血腥惨案的始末缘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女性人物形象,而正是这种双重人格从根本上导致她的爱情悲剧。
-
尼泊尔人类学研究的东方主义范式——兼论人类学知识本土化之必要性
-
作者:
李静玮
来源: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尼泊尔人类学
人类学本土化
-
描述:
在尼泊尔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外国人类学家的成果颇为丰硕。然而,外国学者的理论视角和学术观点往往以其本国的知识界为立足点,其于研究地的应用性则较弱,体现出学术研究上的东方主义倾向。在尼泊尔研究中,这一倾向主要体现在宗教、社会结构、女性研究和生态/经济四个领域,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四类东方主义范式。这四类范式与尼泊尔本土应用之间表现出相互分离或是部分分离的情况,体现出人类学学科与知识本土化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