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女性教育
作者: 郑晓瑛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女性教育
关于母性的不同叙事——现、当代女性小说的一种解读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指认   母性   女性文学   性别  
描述:  关于母性叙事的研究,源于对性别意义的深层思考。不同时代的作家对母性注入了相近而又相异的文化语义,当母性话题由女性自我来言说时,便具有了自我性别指认上的努力及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女性诗歌:解放的幻梦
作者: 郑敏   来源: 诗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十年代   女诗人   妇女   女权主义   七十年   女性诗歌   西方女权运动   男性中心文化   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  
描述: 女性诗歌是一个边缘模糊的名词。如果强调女诗人的特有心态与敏感,那么女性诗歌自古有之,它的年龄和诗歌本身一样长。希腊的萨福和中国的无名萨福都留下了她们的痕迹。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女权运动又赋予女性诗歌以显著的时代血液。这类诗歌主要是女权运动的战歌,它呼喊出男性中心文化中妇女的苦闷、寂寞和愤怒,又
新时期女性角色意识的衍变
作者: 郑大群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自我迷失   新时期   男权文化   角色形象   女性角色   女性自我   “五四”女性文学   角色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即“次性”、即“他者”的角色意识自母权制让位于父权制这一“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以来①,一直成为强大的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角色定位。两千多年以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封建社会,“三从”、“四德”、“贞专”、“柔顺”的封建伦理又把女人异化成“物”,女...
冷战后期英国女性主义诗歌一瞥
作者: 郑超   来源: 粤海风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罗大众   反越战运动   女权运动   生存威胁   女诗人   女性悲剧   纳特   私人生活   女性主义   民权运动  
描述: 一、背景回眸要谈女性文学,必先谈女权运动。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各种不平等现象,感到生存威胁的普罗大众掀起了一场又一场争取自身权利的运动,与东方反帝反殖的斗争遥相呼应。女权运动就是其中的一个强劲的音符。当时,西方女权运动将斗争目标集中在争取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方面,而且与当时的反越战运动、学生运动以及主要发生在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结合得十分紧密。一时游行示威,静坐请愿,闹得纷纷扬
孤独的生存体验 执著的精神追求——陈染创作论
作者: 郑崇选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陈染   死亡   执著  
描述: 陈染是当代文学中一位重要而独特的女作家 ,她以自己大量的文本执著地探求着女性特殊的心理经验 ,体现了明显的现代性色彩 ,为 2 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资源。本文试图通过对陈染文本的整体性解读 ,揭示陈染创作的独特性以及为女性文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
作者: 郑珊珊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古典语境  
描述: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在顺从与叛逆的矛盾冲动中艰难前行,囿于男性中心社会的道德伦理规约,女性意识和自我价值被压抑和遮蔽。但许多才华超众的女作家都显露出独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不断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表现与表达,奋力改变着在强大的男性文化规范面前严重“失语”的历史境遇。这一幽微而曲折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
媒介建构中女性文学的新境遇——以余秀华事件为例
作者: 郑斯扬   艾闽   来源: 学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米丽   男性话语   《诗刊》   卫慧   女诗人   女性话语   陈染   爱情诗   女性写作   林白  
描述: 2014年10月湖北女诗人余秀华的新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络上火速蔓延,引发了一场大众热议。无论是在私下场合还是报纸、电视、网络等公众媒介上,余秀华的那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成为大众谈论的焦点。这首诗作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作家沈睿显然把这首诗作理解为一首思想性极高的爱情诗、情爱诗,“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出奇的
“记取愁人闽海边”——清代女诗人许琛论
作者: 郑珊珊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许琛   光禄派   清代   《疏影楼稿》   女诗人  
描述: 许琛是清代乾隆朝著名的女诗人,她幼承家学,早有诗名,工书善画,才情出众,著有《疏影楼稿》。她与同时代许多女诗人文学往来频繁,并与亲友在福州结诗社“光禄派”,时常联吟唱和。许琛一生际遇坎坷,长年孤苦,但她常以诗画寄托怀抱。其诗记录了许琛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主体意识与文学自觉;她与同时代许多女诗人间频繁的文学往来见证了清代女性文学的繁荣;她对文学的不懈追求体现了她对自我身份空间的积极拓展。许琛是女性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位女诗人。
聆听生命诉求 关注生存状态:试比较严歌苓、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作者: 闫石   郑沛程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比较   两性   严歌苓   女性  
描述: 张爱玲与严歌苓都是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都具有关注女性悲剧命运的悲悯情怀。与张氏执着于描写女性在家族家庭、恋爱婚姻中的命运不同,严歌苓更善于从个人的微观视角出发,以个人的沉浮折射出历史的巨大变迁,并利用中西文化夹缝中特殊的身份,书写大陆的政治霸权生活以及西方视野下的文化心灵的冲突。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