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孤独与沉默:从中西方当代女性小说比较谈贝弗利·法默与陈染作品中的孤独意识
作者: 郑小燕   向晓红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因   工作背景   无处告别   父权社会   陈染   弗利   中都   私人生活   当代女性   法默  
描述: 尽管国籍不同,澳大利亚女作家贝弗利·法默与陈染却有着相似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也许正因如此,她们在写作上也呈现出共同的倾向:她们在自己的作品中都展现了一系列在父权社会中不被关心和理解的女性形象,并透过这些
海伦·加纳创作主题和写作风格的转变:《小天地里的大世界》与《空余的房间》对比研究
作者: 向晓红   来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余的房间》   《小天地里的大世界》   海伦·加纳   对比研究  
描述: 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海伦.加纳创作初期致力于塑造女性形象,构建女性的主体地位。而最新的小说《空余的房间》在构建女性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两位老年女性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和与死亡进行的抗争中发生的冲突,探讨女性友谊和女性关怀。论文通过对其早期和末期两部小说的对比研究,分析作家女性主义理念的变化和不同的叙述特色。
《黑头发的女人》的女性主义文体学分析
作者: 兰兴武   向晓红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及物性系统   隐喻   话轮转化模式   女性主义文体学  
描述: 贝弗利.法默是澳大利亚优秀的女性小说作家,她的作品多以女主人公的茫然、陌生、疏远和绝望作为主题,尤其关注的是她们性别上的不平等和在男权社会里受到的攻击、压迫和歧视。在短篇小说《黑头发的女人》中,贝弗利.法默刻画了一位受到强暴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是男性的侵犯目标,完全成为男人欲望和暴力的客体,成为丧失主体性的他者。本文分别从语言及物性系统、话轮转换模式和隐喻三个层面对本篇小说进行女性主义文体学角度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女性不平等的社会地位、话语权遭到剥夺以及无法对强加于自身的男性暴力进行任何反抗的生存状态。
< 1
Rss订阅